輕小說大展_領券
遠方的信使

遠方的信使

  • 作者:李敏勇
  • 出版日期:2009/12/24
內容連載 頁數 1/1
我想我知道
離開你
 德國/莉莉‧布蕾托(Lily Brett, 1930~)
我花了很多時間
才知道
那是你的戰爭
不是我的

因為我
自己
不在奧茲維茲

因為我
從未看過
羅德茲集中營

或史圖索福集中營
或一輛牛車
一排挑選的人

我想
我知道
納粹

我想
我曾活在
恐懼中


糧票
以工作證

我想我知道
身體被老鼠咬的感覺
就像什麼

而床墊
聞起來
怎樣

肉體
的煙
燻起來

充溢你的肺
那種感覺
像什麼


不如


我已有
煩惱
母親
離開你。

(李敏勇譯)


二二八事件五十週年(一九九七)的時際,我編集了一冊紀念詩選《傷口的花》,以詩與畫呈顯台灣詩人對這一歷史災難的觀照。就在那時際,我也進行「浩劫之花」的計畫,選譯二戰時代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追憶、紀念詩篇,包括猶太裔和非猶太裔詩人,甚至集中營裡死去的一些孩子留下的詩篇。

布蕾托是一位德國女詩人,也是小說家。許多相關的詩選裡收集了她的二戰浩劫記憶。她所屬的國家是加害國,侵略了許多歐洲國家,屠殺了猶太人……對於這樣的歷史和現實,布蕾托如何對應?她也許不像被熟知的二戰時代德國外在流亡或內在流亡詩人那麼享有盛名,但以一位女性詩人流露的心思,她的反省有某種動人的憂傷。也許是和著名的德國女詩人沙克絲(Nelly Sachs,1891~1970)不一樣的憂傷。沙克絲一九六六年和以色列小說家艾格農(S. Y. Agnon, 1888~1970)同獲諾貝爾文學獎。

布蕾托在二戰後隨家人移民澳洲,她的前輩女詩人沙克絲則早於一九四○年就移民瑞典。後來,布蕾托定居在美國紐約。做為歐洲人的一分子,二戰前後由於不盡相同的原因而離開歐洲,移民他國,反映了人類歷史進程的轍痕,有歡笑也有眼淚。

二○○四年十月,在澳洲的布里斯本旅行,再見到布蕾托的一本詩集。即是澳洲文學基金會寫作贊助計畫出版的系列詩集,在書店裡的一角像熟悉的名字一樣被發現,又讓我想起布蕾托的詩,想起多年前在她詩中體會的情境。

終戰六十年的時際,再讀布蕾托的浩劫相關詩篇,從一位成長於納粹德國時代的女詩人,經由她青少年記憶裡經驗的災難,看她怎麼反芻時代。布蕾托詩裡說她花了很多時間才知道那不是自己的戰爭,因為她是侵略國家的人民,她只能以知道身體被老鼠咬的感覺就像什麼來描述恐懼而不是自己有那樣的悲慘體驗。但是有惻隱之心、有憐憫之情的人,總是會心痛。母親離開的煩惱對照的其實是更沉重的浩劫苦難,她看到那些苦難,而且記憶那些苦難。

政治諷喻
和平演說
 法國/裴外(Jacques Prévert, 1900~1970)

在一場非常重要的演說接近尾聲時
這位偉大政治家結結巴巴
被自己一個美麗空洞言辭
跘倒在上面
張著嘴沒講完
喘著氣

露出牙齒
而他的和平論調的蛀牙
暴露出戰爭的神經
金錢的敏感問題

(李敏勇譯)

詩人對政治,在布洛斯基這位從舊蘇聯流亡美國的詩人態度是:「詩應干涉政治,一直到政治停止干涉詩。」在東歐仍處於共產體制時,許多詩人「為抽屜而寫」,放棄發表;而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入侵法國狀況裡,詩人裴外,以嘲謔、諷喻處理形勢。

我第一次讀裴外的詩,是拜詩人非馬的翻譯。一九七一年,他把裴外的詩集《話語》(Paroles)譯為漢字中文,在《笠詩刊》發表。就像許多人讀後的感想,會讓人會心一笑,流下眼淚。

後來,我自己也在美國旅行時,買了美國詩人費靈格帝(L. Forlinghetti)在「城市之光」出版的裴外詩集《話語》,並且陸陸續續還有了被吟唱的裴外歌謠,甚至讀了裴外的兒童文學作品。

二戰時期在法國,咖啡館的紙巾上,印著裴外的詩。他的詩,是充滿機智的,對權力的反叛,對納粹德國入侵占領下政治的特殊對抗態度,當然也包含了對當時維琪政府——納粹的法國傀儡政府的諷喻。

法國是一個熱愛自由的國家,法國大革命的三色旗,成為許多國家的共和象徵,紅藍白的旗幅在兩百多年來,已成為民主的形影,並啟示著自由、平等與博愛的意涵。這樣的國度,詩人的言說相對於政治人物,有特立獨行的視野。

記得有一次,在巴黎的人權廣場地板上,留下旅行的身影。人權的字眼被鐫刻在花崗石地板,映照著巴黎的天空。

〈和平演說〉就一如裴外的詩,充滿揶揄的意味,他嘲諷政治人物的演說,特別在他們談到「和平」的時候。政治人物講的「和平論調」在詩人眼裡是「美麗空洞」的言辭。他還用「戰爭」和「金錢」這兩種負面關連字眼去批評。

政治人物的「和平演說」,在裴外的詩裡是那麼不堪。這是二戰時期,一位法國詩人的政治觀察,而那時候,納粹德國入侵占領法國,既有法國傀儡政府,也有地下反抗軍,當然也有反抗的詩人。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