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3/3

會回家的動物
許多昆蟲及動物都具有辨識方向的能力,即使離家千里,終能找到回家之路,例如螞蟻、蜜蜂、鴿子和鮭魚等。科學家發現,這些生物體內都存有奈米級的磁性粒子,這些奈米磁性粒子即為磁場感應器,亦像是生物磁羅盤,使這類生物在地磁場導航下能辨識方向,找到回家的路。

五彩繽紛的蝴蝶翅膀
某些生物的顏色特別繽紛燦爛,例如甲蟲殼、魚鱗及蝴蝶翅膀,科學家發現這與光子晶體(photonic crystal)的顯微結構有關。所謂「光子晶體」,係指物質呈特殊的週期性排列,可以反射特定波長的可見光。蝴蝶翅膀的鱗片具有此種類似光子晶體的網狀結構,週期在數百奈米左右,可反射部分顏色的光,其餘顏色的光則會穿透過去,而且顏色會隨觀看角度的不同而改變。

奈米新進展
超硬的鮑魚殼
有些貝殼的外殼十分堅硬,鮑魚殼就是其中一個例子。科學家對鮑魚殼十分感興趣,它的主要成分與粉筆相同,都是碳酸鈣,但是它質地堅硬又耐磨耗,結構韌度是碳酸鈣的三千倍,吸引科學家對它深入研究,努力由生物體上學習新技術,發展模仿生物的仿生材料。

鮑魚殼會這麼硬主要與它的結構有關,那是一種層狀結構,由5至10奈米厚、10000奈米寬的霰石板平行排列後,再以有機絲狀蛋白質黏合,成為如同磚牆般的結構。當有強大外力施加時,絲狀蛋白質黏結劑扮演吸收能量及阻止奈米板片裂縫擴展的作用,使鮑魚殼成為堅硬的材料。科學家已學習了鮑魚殼的結構概念,發展出陶瓷與金屬的複合物,成功運用於裝甲車上。

恐龍鰻魚
美國陸軍由一種古老的非洲魚類身上,發現了將來製造輕巧防彈盔甲的祕訣。這種魚名為「塞內加爾多鰭魚」,又稱為「恐龍鰻魚」,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數千萬年。魚體長約四十公分,全身覆蓋緊密鱗片,每片鱗片僅2奈米,卻由四層不同的物質構成,與一般魚類的鱗片結構大不相同。當掠食者以利齒在魚體表面咬出裂痕時,裂痕會局限在傷口周圍,不會繼續擴大,這使牠們可逃脫掠食者的攻擊。魚鱗的特殊多層次結構可分散外界的衝擊能量,以保護魚體,減少損傷。

美國陸軍與麻省理工學院將合作開發新型的防護盔甲,利用「恐龍鰻魚」的強韌界面及衝擊能量分散機制,達到質輕並可保護士兵及運輸工具的防護裝置。
3上一頁 1 2 3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