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大蛻變

大蛻變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十章 未來的方向

軸心時代的靈性革命發生於一個充滿動亂、遷徙與征戰的背景當中,而且經常夾在兩個帝國之間。在中國,軸心時代在周朝瓦解之後終於展開,而在秦國統一中原之後結束。印度的軸心時代在哈拉巴文明解體之後展開,後來隨著孔雀王朝興起而結束;希臘的蛻變發生於邁錫尼王國與馬其頓帝國之間。軸心時代的聖哲都生活在失去了精神支柱的社會裡。雅斯培指出:「軸心時代可以稱為兩大帝國之間的過渡期,是個追求自由的間歇時刻,也是一道深呼吸,帶來了最清明的覺知。」(注1)即便是猶太人,雖然在中東的帝國征伐當中遭受了如此駭人的苦難,卻也在故鄉遭到摧毀之後,由於長期流放而與過去斷了連結,因此在被迫重新開始的可怕自由當中也展開了他們的軸心時代。不過,到了西元前二世紀末,世界已恢復了穩定。建立於軸心時代之後的帝國,其所面對的挑戰乃是在於如何找到一種靈性觀點,能夠肯定新出現的政治統一狀態。

中國人渴求和平與統一已有許久的時間。秦國征服了其他六國而在西元前二二一年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帝國之後,許多人必然深感寬慰,但他們隨之體驗到的帝國統治卻令他們震驚不已。秦帝國的建立是法家的一大勝利。即便是傳說中的聖王,也只不過是封建主,而不曾成就過這樣的帝國。秦朝知道其所建立的帝國在中國並沒有先例,於是秦朝統治者也就自封為「始皇帝」。御史頌揚道:「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注2)由於這已是個新時代,因此秦始皇並未聲稱自己的君權來自天授,而是推翻傳統,訴諸一群不曾參與過中國軸心時代的哲學家。在戰國期間各大國的統治者眼中,朝廷的卜筮官、曆官與天文官大概向來都比墨家或儒家人士來得重要,而這些官員現在又為秦朝的統治提供了合理的基礎。

後來,這種由魔法式的原雛科學所構成的宇宙論被稱為陰陽家,並且在西元前第三至第一世紀期間深深宰制了中國人的想像。(注3)我們先前看過,陰陽的概念可能源出中國的農民社會,而秦朝採用的這種宇宙論也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這種觀念在這個時候再次復甦,代表了一種智識上的退化,幾乎可說是逃避軸心時代的艱難要求。這種觀念的目的在於尋找人與自然現象之間的對應。朝廷裡的哲學家聲稱時事不但可以預測,而且受到宇宙的法則所操控。於是,這樣的觀點也就讓人在此一重大變遷的時代能夠覺得自己「了解內幕」。這項理論係由西元前四世紀的哲學家鄒衍所提出,他聲稱土、木、金、火、水等五項基本元素按照嚴格的先後順序更替:木生火,火生灰或土,土生金,金生水。每一項元素都與一個季節有關,而且每個元素都會取代前一個元素,就像夏季被秋季所更替一樣。舉例而言,火會吞噬木,土會蓋熄火。軸心時代的哲學家根本不屑理會這種臆測。墨家就曾毫不客氣地指出:「五行毋常勝。」(注4)不過,鄒衍認為自己能夠利用這套理論說明歷史上的朝代興替。黃帝屬土,夏屬木,商屬金,周屬火。因此,新成立的秦朝必然屬水,而水又屬於冬季。

秦始皇利用這項觀念為自己的統治賦予正當性。他身穿黑衣,因為黑色是冬季的顏色,而且正好也符合法家的冷酷政策,「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注5)此外,他也支持當時找尋長生不老藥的實驗。鄒衍有些弟子在秦朝任官,企圖利用草藥與礦物調製出長生不老的藥物——這是一種低等的方術,後來被人歸屬於道家。(注6)這些早期的科學家有人實驗藥物,也有人透過呼吸和運動的方法延長壽命;秦始皇甚至派遣探險隊前往中國北部沿海找尋仙島,據說島上住著永生不死的仙人。這種種行為都顯示了他掌握控制權的慾望,並且不再信奉靈性修行,而企盼利用物質手段預測未來、逃避死亡。另一方面,這些行為也悖離了軸心聖哲的觀點,他們認為追求世間的永恆與保障乃是不成熟也不切實際的行為。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