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假環保

假環保

內容連載 頁數 1/1
驗證一 拒用塑膠袋→結論 勞而無功
若珍惜石油資源,就一定要用塑膠袋拒用環保袋
塑膠袋是活用石油剩餘價值的好產品


多年前開始,大家漸漸注意起了塑膠袋問題。邁入二○○七年之後,「拒用塑膠袋運動」突然盛行,最近去超商買東西時都會被問「你要塑膠袋嗎?」有時用的話也會引起店員不悅。

一些沒認真考慮過環境問題、只是被業者牽著鼻子走的人還會教訓別人「你不知道環境很珍貴嗎?」這真是讓人受不了。

發起拒用塑膠袋運動的環境省與地方政府,以及跟政府口徑一致的大型超商說法如下:
「日本每年大約用掉三百億個塑膠袋,這些最後都被丟進了指定垃圾袋裡,形成了垃圾重複打包、浪費資源。我們購物時應該要自備環保袋,拋棄這種『用過即丟的文化』。人家歐洲早就這麼做了,我們要趕快跟上。」可是,這種說法正確嗎?

二十世紀時,當時住在紐約的貝克蘭博士(Leo Hendrik Baekeland,1863-1944,比利時化學家)利用德國的有機化學,以石炭製成了合成樹脂。不久以後更發現石油較石炭利於提煉,因此漸漸的由石油製造出各種塑膠、合成橡膠以及纖維來。

人們在二十世紀初時,剛開始利用石油製成塑膠與橡膠之時,將無法製成塑膠的剩餘部分以焚化方式處理。距今約四十年前,日本的煉油廠附近都還看得到煙囪口冒出火光,照亮了夜晚的天空。如今在石油產地也看得到這種景象。那些被燃燒掉的,正是「原本含在石油中,但現今無法使用而被焚燒的成分」。可是現在你到煉油廠附近看看,煙囪口冒出的只有水蒸氣,完全看不到煙跟火光。那是因為人們已能將石油中的所有成分使用殆盡,由於石油化學與高分子化學的進步,從前無用、或雖然有用但供過於求只好燒掉的部分——大多是低沸點化合物,現在都已經能善用在各種用途上了。比方說塑膠袋與啤酒提環、汽車保險桿這些身邊常見的物品,都是有效利用石油「廢棄物」所製成的,在環境上來講算是優良產品。

一般家中常見的「PE(聚乙烯)袋」或「PP(聚丙烯)袋」,從前統稱為「PVC(聚氯乙烯)袋」,名稱由成分中的「聚氯乙烯」而來。從前廢棄不用的不飽和烴現在被轉化成了聚乙烯(PE),因此名稱也由PVC袋改成了PE袋。此外人們也善用聚氯乙烯的特性,做成了壁紙與土木導管等更高階的產品。如此一來,今日我們已經可以完全善用石油中的所有成分,煉油廠裡也不再燃燒廢棄的石油了。

好不容易發展到這一步,研究石化的年輕學者拼命的將石油善用到最後一點一滴、做成了塑膠袋,但結果卻在「環保」口號下遭到拒用,這種錯誤觀念難道不應該及時改正過來嗎?本來塑膠袋之所以會免費供應,就是因為它是利用毫無價值的成分製成的。

停用塑膠袋的話將會造成什麼後果呢?結果只有三條路可選,一是將石油中用來製作塑膠袋的成分轉為其他用途,二是製作購物袋以取代塑膠袋,三則是製成垃圾專用的垃圾袋以代替塑膠袋。

首先,倘若停用塑膠袋而無其他配套措施的話,至今為止用來製作塑膠袋的原料便會多出來,於是只好重新點燃煙囪的火苗。二條路是製造新的購物袋以取代塑膠袋。製成My Bag——也就是購物用環保袋的成分是一種被稱為「BTX成分」的材料。這是石油中稀少珍貴的成分,能做成許多化學藥品與塑膠,例如電視機體、洗衣機、電冰箱與吸塵器外殼等,連汽車內的塑膠零件也大多是由BTX成分製成的。但是大部分的環保袋卻是以BTX成分製成的,因此若是以環保袋來取代塑膠袋,那所消耗的石油將比使用傳統塑膠袋更多。我們當然也能用棉來做成環保袋,但若不使用百分之百純棉的話就有可能會浪費更多石油。

第三,我們每天生活中都會製造出一些廚餘與小紙屑等,要丟掉這些東西須要有可以裝盛的「容器」才行。至今為止,大家都用免費塑膠袋來裝,因為既然最後要燒掉的話,那「將剩餘物資再利用」是最好的辦法。可是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卻禁止消費者使用塑膠袋,反而要大家去買跟塑膠袋以相同成分製成的「聚乙烯指定垃圾袋」。

發生這麼多不合理的事情,實在讓人目瞪口呆。明明可以有效利用石油的廢棄物,但卻鼓勵大家使用環保袋來浪費珍貴的資源。明明可以拿塑膠袋當成垃圾袋,但卻非要買全新的垃圾袋不可。

當我們在探討環境問題時,絕對不能將議題分開討論。因為「環境」具有整體性,因此若想採取什麼好的措施來保護環境時,當然一定要考慮到這個舉動將會對整體產生什麼影響。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