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大家來談宮崎駿

大家來談宮崎駿

  • 作者:游珮芸
  • 出版日期:2011/02/17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宮崎駿與艾莉緹:四十年前的邂逅與四十後的命中注定

文◎游珮芸

因此,就算海的另一頭可能沒有可以停泊的小島,我們也只能揚帆出航,因為我們已經這麼決定了。

—宮崎駿
2010 年夏天,吉卜力工作室推出了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瑪麗.諾頓(Mary Norton,1903~1992 )原著The Borrowers 改編的動畫長片,2011 年春節檔期在台灣上映,中文片名譯為《借物少女艾莉緹》。宮崎駿擔任了這部動畫的企劃和編劇,導演則由吉卜力一手拉拔培養的新人米林宏昌(1973~ )擔綱。

諾頓的小人系列總共有五冊,第一本於1952 年問世,隔年獲得英國圖書館協會頒贈的卡內基獎,在日本,岩波書店早在1956 年就將其翻譯成日文《床下.小人..》(《地板下的小人》,算一算不管在英美或是日本,這部作品都流傳超過半世紀,算是歷經多世代的「經典」。

為什麼吉卜力工作室、不!應該說,宮崎駿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還對原著念念不忘,要將這部作品改編成動畫呢?著實令人好奇。又,為何宮崎駿不自己執導,要將指揮棒交給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呢?

四十年前的邂逅

「當時,我還不到25 歲吧,在東映動畫工作的時候,覺得我們自己製作的動畫,水準實在太低。難道沒有更好的作品嗎?於是開始尋找可以改編成動畫的材料,就在那個時候,與原著相遇。覺得最新鮮的是,艾莉緹本來以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卻不知道他們一族是瀕臨絕種的小人呢!當她知道人類的人數遠遠超過小人時,這簡直就像哥白尼式的轉向……」

在2010 年電影雜誌《MOVIE ..》8.20 號的訪談中,

諾頓的小人系列
The Borrowers (1952) 、The Borrowers Afield (1955) 、The
Borrowers Afloat (1959) 、The Borrowers Aloft (1961) 、The
Borrowers Avenged (1982);另外還有一篇短篇故事Poor Stainless
(1961),描述小人媽媽賀蜜莉的童年。

《MOVIE ..》8.20 號
宮崎駿如是說。早在二十出頭他就看上了這部作品,並且跟同在東映動畫工作的前輩高「密商」有機會的話,要提出改編的企劃案。但當時,他還是初出茅廬的動畫師,不可能提案拍片。

1971 年宮崎駿離開了東映動畫公司,為了製作改編自瑞典兒童文學作家林格倫的《長襪子皮皮》,和高.一起投入A Production 公司旗下。此時,宮崎駿第一次向公司提案以《地板下的小人》為藍本拍攝動畫,但是計畫並不受採納。當初,宮崎駿是看上這部作品雖說是奇幻小說(fantasy),但是主角的小人既沒有魔法,場景也不是構築在炫麗的異想世界,而是紮紮實實的現實人類生活縮影。

「後來,我們也製作了各式各樣描寫日常生活的動畫,我曾經一度認為,小人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他接著說。的確,宮崎駿和高.在A Production 公司的投資下,拍攝了兩部中篇動畫《熊貓家族》,當中就有很多日常生活,如煮飯、洗衣服等描寫。更膾炙人口的就屬兩人轉入ZUIYO 和日本動畫公司後,製作的《阿爾卑斯山的少女海蒂(小天使)》(1974 )和《尋母三千里(萬里尋母)》(1976 )了;改編自兒童文學世界名著的這兩部作品,改變了人們對動畫的看法。在那之前,大家都認定動畫應該由動物、機器人或是魔法使者來擔任主角,小孩子不會愛看日常生活的寫宮崎駿與艾莉緹實劇。但事實是這些動畫作品細膩地描寫日常生活與等身大孩童的情感,感動了大小觀眾,也開拓了日本動畫取材的寬度。

也就是說,當初宮崎駿是為了想拍攝貼近現實生活的動畫,而看上諾頓寫的小人題材;之後陰錯陽差並沒有實現,而期間宮崎駿和高.都以其他的作品來完成他們當初所追求的理想。然而,為何事過四十多載,又會回到年輕時的構想呢?另一個奮力求生(survival) 的時代「最近我環顧四週,發現大家都是跟小人一樣,過著不穩定的生活。在不久之前,吉卜力的員工也會說『人生有保障,根本不必在乎政府的年金』,可是,才不到十年的光景,現在他們也會開始計算起年金來,說些『不知道還能工作到幾歲』這種玩笑話(笑)。開始感受到自己跟小人一樣,是借住在這個世上。因為日本整個國家有驚人的公債, 是超級的借物生活大戶呢!這不就像又回到了艾莉緹的時代了嗎?」
宮崎駿在同一篇訪談中說。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