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引 言

邏輯的脫節

當人們在二○○八年九月十八日早上醒來時,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勇敢的新世界。在這一天,世界上最堅定的支持自由經濟主義的美國,決定積極救市。當天,財政部長亨利・鮑爾森以及聯儲會主席本・伯南克一起來到國會,要求政府大開金庫,為資本市場注入必需的流動性。伯南克甚至告知國會議員:「如果我們不這麼做,下周一也許我們的經濟就將不復存在。」

伯南克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這場累積了近十年之久,二○○七年顯露端倪的金融風暴,在當月達到了巔峰。由於資本市場的枯竭,諸多公司面臨著借不到錢的窘境。如果美國政府不出手,那麼經濟崩潰並不是天方夜譚。而隨著美國的經濟崩潰,接下來的將是世界各國經濟的災難。

離美國經濟毀滅只有一步之遙,是九月十八日之前沒有一個人能夠想像到的事情。雖然說人們已經知道房價的泡沫和其所帶來的經濟繁榮不過是海市蜃樓;人們已經目睹了無敵的貝爾斯登(Bear Stearns)被收購、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房利美(Fannie Mae)與房地美(Freddie Mac)被美國政府接管;但是,沒有一個人會想像,一個和二十世紀三○年代殺傷力相仿的經濟危機會再次降臨。

人們本來認為,上次的蕭條已經帶來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訓。和聖鬥士一樣,我們不該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中招。更何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開始堅信,通過各式各樣的高深數學,各大金融機構已經對風險和回報的每一個細節都瞭如指掌,再不會出現大蕭條時的種種錯誤。

但事實卻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夜之間,彷彿我們了解的世界已經不復存在,一切都掉轉了過來;這讓人覺得,我們已經離開了1984,來到了1Q84。

* **

當然,我們原有的世界並不是萬無一失。經濟的運行有其自然規則,所以經濟永遠會有興衰,衰退和蕭條都是規則的一部分,自然也就是在所難免的。在這樣一個充滿了風險和不確定性的世界裡,連投資國債都可能血本無歸,更不要說投資其他資產了。

除了這些正常的風險以外,我們原有的世界也有著無數「非正常」風險。即使在一個法律和法規十分健全的社會裡,貪婪的本性依然使得一批又一批的人們前撲後繼,企圖透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取暴利。這些人堅信:「規矩就是為了被打破而產生的。」很多時候,這些鋌而走險者會游走於灰色地帶,企圖在法律邊緣舔血。但在利益面前,他們往往會屈服於金錢的誘惑力。安隆(Enron)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家美國最大的能源企業在利用了記帳規則的彈性後,最終開始做假帳,並因此倒閉。除了模糊的帳本以外,金字塔詐騙、內幕交易等手段也讓人防不勝防。除此以外,原有的世界有一個最大的罪魁禍首,那就是人性本身。早在近百年前成書的《股票操盤手回憶錄》中就提到,人類的情感,如希望、恐懼、貪婪、憤怒等,才是資本市場和經濟中最難以戰勝、最恐怖的敵人。就因為人類永遠無法真正地以理性和客觀的態度去面對外部的世界,所以我們才會看到經濟的大起大落、各種泡沫的出現以及其他極端事件。

即使這幾百年的歷練讓人們對於金融和經濟有了更深的了解,但對以上諸多問題大家還是束手無策。鑒於問題真正的解決方案只有一種,那就是徹底改變人性,因此即使在未來,這些問題恐怕也無法得到妥善的處理。但也正是因為這些風險源自人性,因此它們已經被大家所廣泛接受。這些風險是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所有參與到遊戲的人們都會遵從一條規則:願賭服輸。除了接受現實以外,人們會盡量理性地行事,以此來盡可能地避免這些風險。

但是,金融危機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原有世界的每一條準則。我們面臨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原來熟悉的遊戲規則全部都不同了。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