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2009年8月,我和家人在希臘渡假。雖然當時全球經濟顯然有復甦希望,那年夏天許多餐廳不難訂位。有一天,我在絕美的聖托里尼島一家「1800」餐廳用餐,我姐姐——她是幼稚園老師——問了我一個好問題:「拉斯,我不明白……,為什麼現在大家都好像沒錢?錢不能就這樣消失,對吧?錢總得落在某處……?」

那時天氣太熱、地方太美,實在很難好好思考經濟問題。因此我簡短地回答說,現代經濟體中,大部分金錢是信貸,而信貸實際上可以取消,因此是可以消失無蹤的。但是,姐姐的問題問得很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仔細看看,金錢於經濟危機期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一些重要結論。

讓我們從貨幣的定義說起。幾乎所有經濟學家皆同意,貨幣的功能為(1)交易媒介;(2)計價單位;以及(3)價值儲存。中央銀行通常會追蹤三類基本的貨幣總計數,稱為M0、M1及M2,它們統稱「狹義貨幣」,主要包括現金及簡單的銀行存款——都是一般人方便使用的簡單金融工具。在此之外還有M3、M4及M5等「廣義貨幣」,包括機構存款、購屋互助會股份及其他金融工具。

在我看來,就貨幣的交易媒介及計價單位功能而言,央行的貨幣定義很好,但就價值儲存功能而言則不夠完整。想想人們如何儲存自己的財富,都是用「貨幣」嗎?有一部分當然是,例如銀行存款,以及貨幣市場帳戶(M2)、國庫券(M5),或現金(M0)。但擁有相當儲蓄的人,多數有很大一部分財富是配置在房地產、股票、債券、珠寶,以
至更特別的東西,如具收藏價值的汽車、金條或高質藝術品上。因此,許多人其實會將財富放在不符央行的貨幣定義之資產上,但這些資產又具有貨幣的價值儲存功能。此類資產稱為「浮動價格資產」。

有人或許會認為,此類資產和正式的貨幣有一項顯著差異,因為一元的貨幣就是一元,沒有浮動價格這回事。但是,美元兌歐元或日圓的價格事實上是波動的,假以時日可以出現很大波動——一如所有浮動價格資產。以國際角度觀之,所有價值儲存工具的價格都是浮動的。

為了讓大家對一些數值和比例有概念,我將從浮動價格資產說起。我粗略估算了全球整體浮動價格資產的價值,結果如下表。在此我排除了所有普通汽車,以及飛機和遊艇——這些資產的價值通常會隨時日而損耗。我估算的是2004年的數字,這年全球GDP為41兆美元。或許會有人覺得我選這一年很奇怪,但我這麼做,主要是因為2004年是經濟周期中段很「正常的」一年,全球經濟及資產市場均相當平靜——既非十分興旺,也非陷於衰退。在說明這些浮動價格資產前,我想補充一個數字:2004年全球貨幣供給僅略低於40兆美元,也就是幾乎和全球GDP一樣。

我估計2004年全球浮動價格資產總值在170-220兆美元之間。也就是說,浮動價格資產總值約為GDP的四至五倍。此外,因為貨幣供給額約等於一年的GDP,我們也可以說:浮動價格資產總值約為全球貨幣供給的四至五倍。另一個重要結論是:房地產通常佔浮動價格資產總值超過一半——至少在「正常的」2004年是這樣。我認為這結論重要,是因為房地產周期一旦進入下跌階段,財富的跌幅非常大。例如,在我估算的例子中,房價若跌30%,蒸發的財富相當於世界總貨幣值(M5)的80%左右。

至於資產價格下跌導致財富蒸發對經濟的影響,經濟學家已嘗試以多種方法估算,大致共識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財富每蒸發100元,經濟產值會減少6元,除非財富僅非常短暫萎縮。在此我們必須記得,在市場崩盤前,浮動價格資產的價值會更高一些,或許是全球GDP的五至六倍,崩盤造成的財富損失因此會更大。假設在景氣周期高峰,浮動價格資產總值為GDP的五倍,隨後出現了以下變化:

股價跌50%;
房價跌35%;
債券價格漲20%(因為資金蜂擁搶進安全資產)。

這三項變化的淨影響,是浮動價格資產總值萎縮約25%,相當於GDP約125%(或貨幣供給的135%)。乘以財富效應百分比,結果是GDP將因此萎縮約7%。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