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6
第三章 慢性生活習慣病的種類
第一節 糖尿病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升,人口老化問題逐漸浮現,肥胖症及糖尿病1的發病率,也有不斷上升的趨勢。據內政部調查顯示,臺灣糖尿病患者約有100~120萬人,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約有二億四千六百萬人罹患此病,每10秒就增加2名病患。更讓人更憂心的是,糖尿病也漸趨「低齡化」,越來越多的孩子蒙受其害。據國科會資料顯示,孩童罹病人數近5萬人,調查對象皆在20歲以下的報告發現,罹患糖尿病的總人數,將近 6000 人之多。這些驚人的數字,讓我們不得不認真思索,日常生活究竟是發生了什麼問題,才會有如此高的發病率。

糖尿病是因遺傳及免疫系統功能紊亂,使胰島素2分泌異常,導致代謝異常。其首要病徵為血糖升高,吃多、喝多、尿多但體重卻直線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狀。

Ⅰ型糖尿病患者約占總患者的 1 \ 10,其餘皆為Ⅱ型糖尿病患。前者經診斷後的幾年內,幾乎不會發病;而後者往往在確診前,就已罹患某些慢性病。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有近半數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前,就已罹患不同類型的慢性病;其中不乏在醫治併發症時,才發現自己得了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患者多因遺傳、感染病毒或免疫系統缺陷致病;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因遺傳因素及後天因素導致罹患的比例,遠大於Ⅰ型患者。之外,肥胖及年齡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而脂肪堆積在腹部的肥胖者,遠比其他類型的肥胖者,更易罹患Ⅱ型糖尿病。上了年紀的人體重容易超重,因此年齡也是致病因素之一。

糖尿病的病徵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前述的「三多一少」,另外一種則是因其他併發症所引起的相關症狀。平時應多留意身體是否出現異常現象:例如食量增加,水喝的比以前多,但體力卻不增反減,這時就應該提高警覺,及早進行檢查與治療。

第三節 心血管疾病
據調查顯示,亞洲地區有近半數的心血管疾病5患者,因未能嚴格遵從醫囑而延誤治療,其中有超過 1 \ 4 的人,竟然認為忘記吃藥對治療並無太大影響。該研究也明確指出,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將可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抽菸是亞太地區最嚴重的不良生活習慣之一,全臺煙民達 500 萬,全球吸煙人口更多達13億;臺灣每年平均有一萬七千多人死於菸害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疾病報告中推測,至 2030 年,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總人數,將超過二千三百萬人。

心血管疾病遍及血液循環系統,主要包括心室、動靜脈血管及微血管。此症有急慢性之分,多半與動脈硬化有關,主要病徵為心悸、眩暈、暈厥、疲乏及呼吸困難。

心血管疾病因其所在器官不同,病徵也不盡相同;但呼吸困難的症狀6,卻無一例外。根據不同的發病誘因,又可將其分為運動性呼吸困難及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對心臟病患者而言,就算運動量不大,也會出現呼吸困難很難緩解,甚至無法恢復的狀況。而在睡眠狀態中,因呼吸中樞敏感度降低,易造成缺氧,患者需從臥姿立即改為站姿或坐姿,才能緩解呼吸困難的狀況。此外,呼吸困難最嚴重的類型是急性肺水腫,此類病徵為呼吸極度困難,明顯缺氧且咳出粉紅色的唾液泡沫,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若要預防心血管疾病,首先必須飲食均衡,輔以適當適量的運動,戒除煙酒,飲食清淡且心情平靜,多吃粗糧,不吃或少吃精細食物,並可多食用豆類、洋蔥、大蒜、海帶、香菇、木耳、芹菜等,且每日應攝取35克以上的纖維素。此外,魚油可有效調節血脂並預防動脈硬化,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帶來福音。

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每日不可攝取超過30克的脂肪,膽固醇更要嚴格控制在 200~300 毫克之間,尤應避免食用動物內臟及貝殼類食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在飲食及生活起居方面應多留意外,也應遵從醫師囑咐,按時服用相關藥物。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