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4
第二章 變通思維(摘錄)
「我每次都很害怕不知從何著手,這是恐怖的時刻。但是當我捲起袖子動手設計時,我常看著作品覺得自己的想法真不賴。」
──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

我是小賭注的擁護者,自然沒有道理反對大膽的雄心抱負。心懷大目標是成功不可少的條件。如果貝佐斯、洛克和Google的創辦人沒有雄心壯志,今天他們不會功成名就。更宏觀的視野可以給你方向和足夠動力繼續向前,引導你找到志向和新點子。

在研究實驗型創新者時,我們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共通點,就是這群人在追求目標時,並不會死板不知變通,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不會灰心喪志半途而廢。他們了解在完成目標以前,難免會遇到波折阻礙。他們甚至願意調整自己早先設立好的目標。當然說來容易做時難,尤其是在面臨難題時,要懂得處變不驚,即使失敗也得勉強自己不受影響。
  
實驗型創新者還有另一個引人注意的特徵,像是洛克,他們了解(也接受)犯錯或是事情不完美,是通往成功的必經過程。並不是他們故意做錯,而是說在不完美的嘗試過程中,往往會找出更棒的想法或是解決之道,尤其是在剛起步時。這也是科技重鎮矽谷重要的文化之一。矽谷人為了學習,願意嘗試失敗,如同昇陽電腦的合夥人柯思拉(Vinod Khosla)所言:「我相信當努力得夠久,而且不曾放棄的話,成功終究會出現在你眼前。因為你已經測試過所有失敗的路徑,剩下唯一的一條路就是成功。成功的來臨顯而易見。」

一開始便想將事情全盤做正確,是斷送自己學習的大好機會。一般人都會盡力減少錯誤的發生,或是不冒任何會失敗的風險,我們關掉創意大門,不讓自己學習,得到更新見解。我們要跟失敗和平共存,將錯誤視為找到更棒作法的起頭。有份發人深省的研究指出: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從挫敗中快速恢復,重新站起來,而且會培養積極有建設性的思維,每個不可避免的錯誤,對他們來說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
 
史丹福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德薇克博士,對「為何有人願意(也有能力)從挫折中學習」的主題有相當深入的研究。到了二○○四年,德薇克博士已經有超過幾十年的研究成果。她說多數人在「學習」和「失敗」中,會對其中一件事有較多的偏好,但每個人都具備這兩種認知。有些人認為人類的能力和智力是固定的,他們覺得才能是與生俱來的,因此不會積極發展更多能力。失敗或挫折會威脅到他們的價值和自我認同。所以他們小心謹慎的審視每個形勢:「我會成功還是失敗?我看起來像個聰明人還是一副蠢樣?我會被接受還是拒絕呢?」這種「固定思維」(Fixed Mind-set)會讓人們太在乎要得到眾人認可,不管是在校成績,職場頭銜,或是社會肯定。而認為人類是持續成長的人,則相信透過努力,人人都可以不斷增長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因此這些「變通思維」(Growth Mind-set)的人認為,失敗和挫折等同於學習的機會。他們願意不斷挑戰自己,讓自己越來越好。

籃球明星麥克喬登(Michael Jorden)是德薇克博士經常提到的例子,喬登也是以變通思維的方式思考,他相信人類可以一直增長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他輝煌的籃球生涯中,他獲得六屆NBA總冠軍、五屆NBA季賽「最有價值球員」、連續蟬聯多次NBA得分王,集多項榮譽於一身,也被譽為是最偉大的籃球員,他的名言是「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但是他並非一開始打籃球就是家喻互曉的籃球天王。而是經過相當艱辛的努力,才達到他今日璀璨的成就。即使他已經證明自己在籃壇的地位,他也不曾稍有鬆懈,一樣每天密集訓練,精益求精。即使是喬登這種NBA中首屈一指的好手,他還是不滿足自己的三分球投射能力。在他前四年的職業生涯,三分投射命中率是18%,但是在喬登退休時,他的三分投射命中率是33%。喬登有股不服輸的決心,總是要求自己不斷進步,他自己就說過:「如果你想偷懶走捷徑,那你通往的是失敗。若是你肯努力,那好事必定降臨你身上。」

德薇克博士指出,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馬克安諾(John McEnroe)則是固定思維的代表人物。馬克安諾得過三次溫布頓和四次美網男子單打冠軍得主,在ATP單打和雙打世界排名第一。但除了高超球技之外,他的壞脾氣更是惡名昭彰。馬克安諾脾氣暴躁,言論火爆愛挑釁,很容易和對手甚至現場觀眾發生爭執。每次他輸球,都會責怪旁邊的人,從裁判到觀眾無一倖免。他不肯調整自己的心態,專心一意贏球或是讓自己的技巧更進步,老是分心在發脾氣上面。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