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 作者:蔣勳
  • 出版日期:2012/04/05
內容連載 頁數 1/2


許多人都聽過〈清明上河圖〉這一張畫的名字,或許不知道,目前全世界有將近四十幾件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圖〉。

大家一定想知道: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清明上河圖〉?

事實上真正的〈清明上河圖〉當然只有一件,就是現在收藏在北京故宮的北宋張擇端畫的這一張。

張擇端在宋徽宗宣和年間,以北宋首都汴京為主題,創作了一件河流兩岸商業繁榮的城市繪畫長卷,全長五百多公分,高二十四公分,其中密密麻麻約有八百餘人,各行各業,老幼男女,士紳官員,巨賈富商,販夫走卒,乃至街頭乞丐,呈現出十二世紀人類文明史上最繁華多元的城市風景。

如此全面性地描繪記錄城市全貌,〈清明上河圖〉不只在中國美術史上是難得一見的傑作,放在世界美術的格局上,也遠遠超過同一時期任何一個民族的繪畫成就。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完成以後很快就成為城市繪畫的典範,許多皇室收藏者都命令畫工臨摹,因此北宋之後出來越來越多的不同臨摹版本。像明代畫家仇英臨摹的版本,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由清代宮廷畫家集體臨摹仿製的「清院本」,都可以說是由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祖本衍生出來的徒子徒孫。但是,也都沒有一件仿本,可以超越張擇端祖本的精采。

這件名作經歷遼、金、元、明、清,近一千年,多半都收藏在皇宮,一九四五年,末代皇帝溥儀被捕,此畫收入北京故宮。一直到近十年左右,才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少數城市展出,使大眾有機會看到原作。

〈清明上河圖〉以城市為主題,當時汴京城人口約一百五十萬,商業貿易發達,以運河為主通向江南的「漕運」,是北宋經濟的命脈,畫卷裡一艘艘運送物資的大船,沿上河停靠,卸下貨物,囤積在河流兩岸的倉庫。「富國倉」、「永豐倉」、「廣盈倉」,這些政府或民間富商經營的五十幾所「倉儲」,佈滿河流兩岸。「倉前成市」,因為有政府的倉儲所在,一定聚集漕運的水手船家、批發商販、搬運工人。倉儲周邊,就形成消費人口集中的「市集」,帶動街市繁榮。上河兩岸,有點像早期台北的大稻埕吧,沿淡水河的貨物集散,形成迪化街一類熱鬧的商業街市。

張擇端精細描寫了「漕運的狀況」,也使今日的觀賞者對一千年前的造船技術,貨物的運輸、貿易、倉儲、搬運,都有了全面具體的了解。

畫卷的中心是上河最繁榮的虹橋地段,橋上人來人往,橋面兩邊擺滿兜售日常百貨用品的攤販,橋下船隻通航。利用力學結構、單拱無橋墩的虹橋,如虹飛渡,跨在河面上,是陸路與水運交通的樞紐,也是做生意的商家必爭的黃金地段。

張擇端像拍攝一部偉大的紀錄片,從漕運一路進城,城門口有運送物資走向北方的駱駝隊伍。北宋的首都聯絡南北交通,四通八達,經濟的活絡,才締造了一個城市長達一百六十年的富有繁榮,〈清明上河圖〉見證了十二世紀世界上文明最昌盛的都會生活。

我們今日多已是城市都會居民,中國美術近一千年來卻多山水畫,雲深不知處,煙嵐蒼茫,山水畫常常引人做出世之想,難得北宋有一件〈清明上河圖〉,讓我們有機會細看這件以城市為主題的名作,也同時藉此回頭來觀看我們自己的城市,熱愛自己的城市,思考自己與城市的關係,思考城市文明存在的幸福而又正向的價值吧。

二○一二年二月四日 立春
蔣勳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