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管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2/2

在介紹輕量化入門觀念之前,我們先來談談輕量化的迷思。每次登山健行大伙聊天時,一談起輕量化,許多負面的聲音就開始出現,例如:「輕量化都是有錢人趕流行!」「那些輕量化裝備都不耐用,我的厚重裝備比較耐操。」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讓許多新手頓時對「輕量化」的觀念,產生負面的念頭,而喪失為戶外活動方式與行為開啟新思考模式的機會,這裡舉出幾個常被大家誤會的觀念來說明。

輕量化是有錢人的活動
提到輕量化的裝備,大家普遍的觀念是「省了重量,多了銀兩」,市面上確實有許多輕量化的裝備,比起稍重的同型商品貴了許多;但是換個觀念想一想,「省了重量,多了快樂」,一項好用的輕量裝備用個十年,比起厚重的裝備能帶給您無數的歡樂時光,用少量的金錢來換取長時間的輕量背負,到底是否划算,就值得好好去深思了。另外,窮人難道就無法進行輕量化了嗎?拋開輕量化商品的廣告思維,其實生活中處處是巧思,有許多DIY的輕量化裝備,不但重量輕且實用,最重要的是經濟實惠,關鍵在於您是否能開啟輕量化的戶外活動思維觀念。

輕量化是冒險的觀念
許多執著於傳統山野活動觀念的人,會覺得輕量化是冒險的活動、是不帶齊裝備的荒唐舉動。其實,熟悉輕量化的行家,所攜帶的每一項裝備,背後都經過謹慎的思考,並了解各種裝備的多元化應用特性,平時對各種意外狀況也能思考應變對策,是智慧型的戶外行家,而不是單純地依賴裝備解決單一問題的固定僵化思考模式。輕量化的理念具備更多開創性、變異性及靈活性,來因應各類戶外活動可能發生的緊急狀況或氣候變異,例如:利用外帳搭設的高度,來解決強風或一般的天氣狀況,就是單一裝備多變化的使用思維。

輕量化是依賴他人的思維
許多人把「輕量化」戲謔地解釋為,不帶齊應帶的裝備,而依賴他人的支援完成戶外旅程,這是完全曲解輕量化的真正意義;輕量化並不是不帶齊裝備,而是重新省思所帶的每一項裝備背後的意義與用途,並評估延伸使用的功能,絕不是不帶齊裝備、依賴借用他人裝備的莽撞舉動。

輕量化的裝備是不耐用的裝備
傳統登山裝備廠商對於裝備的設計,大多是考量使用者採取最暴力的使用方式,也就是可以承受許多不當使用的狀況,使用年限上也以長達數十年不磨損為考量,這樣的設計理念並無任何錯誤,唯一的問題是必須使用較厚重的布料,所以整體裝備重量,自然也十分可觀。新一代的輕量化裝備,尤其是專業的功能性服飾,使用新科技、高強度及輕量化的布料,針對不同區域磨損的難易度而使用不同等級的布料,在合理的使用狀況,已足以負荷多年使用的自然損耗。使用輕量化裝備強調的是合理及正確的使用方式,所以在正當使用下,大多數的輕量化裝備,足可因應許多年的山中生活。

輕量化的食物都是難以下嚥的東西
講到輕量化食物,許多人都會認為種類少且難以下嚥,其實,目前市面上已經有許多廠商,開發出方便好吃的輕量化食品,由於使用冷凍乾燥脫水的技術,只要熱水沖泡幾分鐘,即可吃到口感良好的蔬菜肉類等食物;此外,利用家庭式食物脫水機,可以將各類平日盛產時期物美價廉的蔬菜水果,經過烘乾脫水來延長保存期限,不但經濟實惠,而且在山上使用方便,也不會產生清洗的菜渣及廚餘,是最能符合LNT的戶外美食新觀念。

我不爬山,還需要輕量化的觀念嗎
其實近幾年來,輕量化裝備的觀念已席捲了所有戶外裝備的市場,甚至蔓延發燒到日常生活的衣物器具等用品,單車族追求更高強度且更輕的車體骨架,超輕量的羽絨衣取代傳統市場的厚重棉衣,成為冬季熱賣的商品;這裡所談的輕量化觀念,主要是開啟大家重新思維新時代的戶外生活方式,追求身心靈的輕量簡單化,達到戶外生活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的體力好且很能負重,所以輕量化不重要
記得幾十年前,早期的登山者在學生社團活動開始高山縱走行程時,大家都在比賽誰的負重能力最強,結果大學還沒畢業,許多昔日的「勇腳」和「駝獸」開始發生膝關節退化或是腰背疼痛的問題,而不得不提早退出山林活動;出社會多年後再次相遇,有很多人昔日的膝關節疼痛問題,轉變成經常性的關節炎等症狀,連爬個小山都有問題,讓我深刻地領悟到,登山健行活動是不能逞一時之快,或自恃身強體壯,否則一但造成運動傷害,將會被迫永遠退出山林活動,畢竟過度負重是有違生理結構的。

只要花錢買最輕的裝備就是輕量化
很多人以為,只要花大把銀子把最輕的裝備買來,就可以達到輕量化的目標。花錢是可以達到裝備重量減輕的目的,但是如果不知道取捨,往往買了種類過多的裝備,到頭來省了單項的重量,整體重量減輕卻有限;如果不知道活用,輕量化的裝備反而不能發揮功用林活動與戶外生活輕量化真正的意義,在於以更精簡、最少量化的裝備融入山野生活。當使用的裝備愈少,愈能充分融入大自然的生活,擺脫人世間的物慾,體驗天人合一的回歸自然觀念。當然,在裝備精簡化的過程中,我們並沒有犧牲任何安全的考量,反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增長了山林智慧,並重新以不同的視野省思所使用的裝備,以更成熟、更有自信的身心狀態,來從事野外活動。


輕量化的三個基本觀念
一、輕量化是簡單的
只要開始進入輕量化思維,身心輕量化的過程就開始進行,當腦海中對自己發問,「每項現有裝備的特性及使用環境的適當性?」裝備輕量化的歷程就開始進行。

二、輕量化是永不停息的學習與思考
輕量化過程一旦開始後,就是永不停止的學習與思考,「如何讓簡單的裝備,產生多樣化的功能?」「如何選擇更適合自己在戶外環境中足以應付各種狀況的裝備?」一連串的問題,經由不斷的學習與思考,所得到的答案是生命中發現的喜悅。
三、輕量化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安全
輕量化中永遠不變及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安全必須放在第一位。任何缺乏自信、追求速成、違反戶外安全的裝備精簡,是絕對要避免的舉動。

推展輕量化的目的
推展登山裝備輕量化的理念,絕對不是要大家花費大把的銀子,去購買更新及更輕量化的裝備,而是希望對於有經驗的登山者,能啟發重新思考裝備的實用性與登山健行的真意;對於初登山的夥伴,則是希望能引導正確的戶外理念,並提醒在購買登山裝備時,能仔細評估裝備的重量,作為選用的參考。最終的目的,則是希望大家不要被「高山縱走一定要能背負相當重量」的傳統觀念所束縛,而造成對台灣最美麗的高山行程裹足不前,只能侷限在簡單的大眾化行程,因為除了玉山、雪山之外,台灣的高山還有許多絕美的仙境,等待著您來探訪。
2上一頁 1 2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