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繪本展
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

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

  • 作者:鄭毓瑜
  • 出版日期:2012/09/06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導論 「文」與「明」──從「天文」與「人文」的類比談起
「人文」與「天文」的類比


《周易》〈賁〉卦下〈彖〉傳云:「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概是「人文」一詞最早出現的地方。劉若愚認為這是「文學顯示自然之道」的概念之起源,而這個句子將「天文」與「人文」作為「類比」,這一個類比,後來被用於自然現象與文學之間,「認為是道的兩種平行顯示」。從《易傳》中,劉若愚因此整理出包括一系列光譜的「文」的意義:

記號──樣式──文飾──文化──學問──著作──文學

並且徵引摯虞〈文章流別志論〉、陸機〈文賦〉、劉勰《文心雕龍》〈原道〉篇以及蕭統〈文選序〉等,或是將文學的淵源追溯到宇宙開端,或者認為文學就是宇宙原理之顯示,魏晉南朝可以說是中國文學理論中「形上」概念的「全盛時期」。不過,以劉勰〈原道〉篇為例,劉若愚認為劉勰是利用了與「其他形式或文飾間的類比」來談「文學」,換言之,劉若愚以許慎所謂「錯畫」為「文」──圖樣、表象或修飾,作為現在我們所理解的「文學」、「文章」的原始意義。但是問題也就在這裡,表象的圖案或文飾也許是起點,卻很難以完整說明是如何發展到所謂的「文學」,「文學」與「圖案」是形成了類比,卻沒有說明如何在兩個意指間順利越界。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也引用劉若愚的說法來解釋《文心雕龍》〈原道〉篇,不過,針對〈原道〉篇並列天地到動、植物乃至於人的各種「文」,宇文教授認為這是一系列潛在秩序的外顯,每一種自然物象都有其合宜的「文」。但是,人並不是直接展現在物質形體上,而是透過人最重要的本質──也就是「心」來展現成為「文學」(書寫)的形式。宇文所安強調,這「心」其實是在「宇宙的身體」中運作(man serves the function of mind in the cosmic body),不同於西方的模仿說,人心的活動不是為了再現外在世界,反而就是完成各種「文」(從天地、動植到人)的圓滿顯現的最後一步。針對完成「文」的終極顯現,宇文教授因此說到:

書寫的「文(字)」不是符號,而是將一切圖式化,這因此沒有主宰權的競爭關係。每一個層次的「文」,既屬於宇宙、也屬於詩,並且妥適地存在於相關的類域中,而「詩」是最後的外顯形式,也是完足的階段。

這裡最值得注意的是將「文學」書寫視為「圖式化」過程(schematization),可以連結各種不同類域(correlative realm)的物象,而發動連類作用;這個「類」(natural category),並非出自有意的比喻或比附,而是因為彼此的組成元素基本上屬於同一類(of the same kind)。宇文所安也引用〈物色〉篇的段落,而談到中國文學中的「連類」作用(categorical association),並說明連類作用使每件事物都是整體的一部分,比如〈物色〉篇提及的四時感物,讓人與自然都處在一個共感的循環中。

宇文教授是藉助劉勰的看法,來處理中西比較文學的問題,尤其透過對於杜甫與華滋華斯(William Wordsworth)詩作的分析,說明東西雙方讀詩態度的差異。對西方讀者而言,詩是一個被創造出來的封閉符號系統,是虛構的;但是對於杜詩的讀者而言,詩不是虛構的,而是如其所述的真實,是在一個歷史時刻的遭遇、經驗,以及對世界的回應,亦即中國詩歌的讀者,很自動地將許多甚至是相反的事物,都視作在一個相互關聯的架構中彼此應和(they echo in correlative frames of referrence)。

顯然,透過「天地之心」(在宇宙之中)來談「圖式化」或「連類」作用,一方面可以落實所謂「形上」概念,使之不成為虛化的話頭,另一方面,似乎也揭示出一個中國文學的龐大背景,那同時也是中國「人文」學研究必須正視的連類的整體。關於連類,宇文教授簡單提及是「同類」關係,我們可以進一步說在中國人文學中最基本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類推」,所謂「方以類聚,物以羣分」,是這種類推的模式賦予世界萬象以意義,同時建構宇宙合諧的秩序;如果依照宇文教授的說法,「文」既屬於宇宙、也屬於詩,那麼,詩與宇宙同樣都在類推所建構的意義世界裡。

這基本上會觸及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其一,在後代被認為具有「個別性」的文學創作,尤其是個體「心」、「志」,如何說是參與一種集體的類推運作,宇文教授所謂在「宇宙身體中」的「人心」是否可以有進一步的解釋?其二,這樣一種文學中的類推運作,如何就是「成為世界」的最後一步(the last phase of the world’s coming-to-be),「心之文」或「言之文」又如何就是「物」與「意」的在場,而能參與宇宙大化,並與天文相比並?很明顯這都牽涉「跨類」(cross category)「越界」(cross boundary)的問題,在「宇宙之身」與「個體心志」間的聯結是什麼?而在「心(志、情、意)」與「言」、「物」之間又是什麼樣的通道?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