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小品西方哲學家

小品西方哲學家

  • 作者:傅佩榮
  • 出版日期:2012/10/22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女神的智慧
雅典的城邦之神是雅典娜。雅典娜有兩個頭銜:智慧女神與戰神。有智慧的神能在戰場上克敵致勝,這是合理的思維。

巴曼尼得斯探討真理,認為感官所見的萬物充滿變化,一點都不可靠。他寫了一首詩,描寫一位求知者來自黑夜之屋,乘坐「太陽姑娘」所駕的馬車,奔馳在人煙稀少的路上,此時通往白晝與黑夜之門為他而開,最後得到一位「女神」的啟示而覺悟了什麼是真理。真理是一個整體,而人們的意見總是相互對立的,因此意見不是真理。他的思想由此揭示了一個重要觀點:依循意見,將會陷入虛無的幻境;至於真理,則是永恆不變的。

後來,蘇格拉底在探討「美」時,強調自己是受了女祭司狄歐提瑪的開導,才算認清了美的本質。換言之,美的不是有形可見的萬物,而是那使萬物顯示秩序的基礎。若要欣賞美,必須排除感覺作用,訴諸理性的光明。

由此可見,希臘古代有「智慧女神」的傳統。從雅典娜開始,智慧需要冷靜與光明。女神與女祭司有如懷抱大地的母親,包容一切並且欣賞一切。至於男性,也許因為他們負責世間的瑣碎事務,以致心思紛亂而識見不純,缺少領悟智慧的機緣。

讓心思安靜
巴曼尼得斯分辨真理與意見。他認為,一定要避開意見這條叉路,他說:「我們的思想要遠離這條叉路,再有經驗的習慣也不能強迫我們走向這條路,隨著它放手讓茫然不知所從的眼睛、耳朵與舌頭自由行動。」感官所得的一切確實讓人無所適從。

他接著指出,世間萬物只有兩種情況:或是存在,或是虛無。由於虛無根本不存在,不可做為認知的對象,所以他的結論聽起來很奇怪:凡存在之物皆為存在。

這句話表面看來是同語重複,其實還有後續的推論。首先,我們只能就「現在」來作判斷,而不能涉及過去與未來。過去的已經不存在,如何能對它判斷?未來的尚未存在,又怎能對它加以判斷?其次,既然談的是「現在」,則一切都是存在,那麼就不可能有任何變動,因為變動是「由存在到不存在,或由不存在到存在」。如此一來,所有的變動都是幻覺。

不但沒有變動,也沒有多樣性,因為存在就是存在,是「一個」完整的東西。我們靠感官而以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花樣,譬如:山河大地、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其實這一切都是存在,也都統為一個整體。讓心思安靜下來,我們偶爾也會體察這種一體的喜悅。

城內的居民
蘇格拉底年輕時,學習當時流行的哲學,就是探討宇宙萬物的根源。這種學習所得到的答案,無非是由「地、火、水、氣」等元素去解釋萬物的成分與變化。但是,如此一來,人類的生命要怎麼安頓呢?難道人類也只是物質所組成的嗎?人類的生命沒有更高尚的目的嗎?

他終於決定轉移方向,他說:「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樹木,而是城內的居民。」他不再費心探討自然界,而要開始注意「人」的問題了。人的特色在於:有理智,可以思考;有自由,可以選擇。因此,如何作正確的思考與選擇,就成為首要的問題。

就思考而言,蘇格拉底從來不作公開演講,而總是到處與人聊天。他的聊天後來成為重要的教育方法:反詰法。他只要聽人談到諸如「善、美、勇敢、虔誠」之類的語詞,就會不斷詢問其意,讓人不得不承認自己無知。他自己也以「無知」自許。

有關德行的知識,是不能脫離主體的自覺與親身的體驗的。因此,從無知走向真知,所需要的是實踐;也只有實踐,可以使人日趨於善。蘇格拉底相信:德行與知識是不可分的,一個人知道何謂善,他就必然會行善。這裡面不能考慮現實的利害,即使死亡也不能使他放棄行善。

真誠的反省
蘇格拉底在七十歲時,受人誣告,說他「不信城邦的神,自立一個新神,並且腐化雅典青年」。

所謂「腐化」雅典青年,當然是誣告。蘇氏只是每天在市場或體育館與許多人「聊天」而已。但是,聽過他聊天的人自然會開始省思人生的價值何在。然後,這些年輕人(包括柏拉圖)對於現實世界的虛偽與不義也自然會心生反感,想要予以革新。社會上的既得利益階段察覺此一威脅,就聯手誣告蘇格拉底。

至於控告蘇氏不信城邦之神,這在當時已經不算新聞,因為雅典的神明主要是「奧林帕斯山」神話中的諸神,像是一般的民俗信仰。信或不信,其實差別不大。比較特別的是,說他自立「新神」。其實他說的是:從他年幼起,每當他正要去做一件惡事時,內心的「精靈」就會告誡他「不可」。這內心的精靈無異於人的良知,又怎能說是自立新神呢?

在被人誣告而接受審判時,蘇氏終於登上了大講堂,面對五百名法官與眾多親友,他侃怳而談,暢論他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死亡觀,他說:「沒有經過反省檢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弟子柏拉圖記下這段冗長的發言,寫成《自訴》,使蘇氏的思想流傳千古。

死亡的省思
蘇格拉底在受審時,知道法官團判了自己死刑,就發表一段有關死亡的省思。

他認為,人不必害怕死亡。死亡很有可能是件好事。因為它必定屬於以下二種情況之一。一、它是一種結束。人死了一切結束,人也沒有任何知覺了。這樣的死亡有如「無夢的安眠」。我們平常睡覺時沒作夢,不是覺得很幸福嗎?那麼,死亡不是我們所奢求的嗎?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