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透視茉莉花革命:符號力量的建構

透視茉莉花革命:符號力量的建構

  • 作者:林疋愔
  • 出版日期:2013/02/25
內容連載 頁數 1/1
面對突尼西亞、埃及的變遷,人們都在思考中共的未來出路。有許多人認為茉莉花革命在中國大陸的機會不大,因為中共缺乏強大的反對派,其軍隊被共黨的意識形態操縱的時間太久,民眾受壓迫的時間太長,很多人面對暴政的態度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中國大陸的人民大部分還是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支持份子,相較之下,關心政治且能突破網路封鎖看真相的網友才數百萬,結構鬆散,難以與中共政權抗衡。加上中共三十年來改革開放成就斐然,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因此儘管中國大陸存在貧富不均、民主人權等嚴重問題,但這方面的不滿被經濟成就及國家地位提升等因素覆蓋過去。

另一原因是胡溫體制的政治改革建立典範,胡錦濤和溫家寶作為中共第四代的代表行領導人物,他們相似的行政經驗和政治經驗,使中共政治邁向新的紀元。首先,胡溫創造「學習型政府」舉辦多次集體學習,內容分別涉及法律、經濟、社會、軍事、黨建思想、文化建設和國家現代化等各面向。 有理由相信,如果集體學習的制度不斷持續,對中共高層領導知識領域的擴充,肯定具有莫大幫助,如果地方也能上行下效,蔚為風氣,影響的不只是領導階層,可因此肅立一個新的形象,讓人民對政府改觀。

其次,胡溫政府是平民化政府。他們經常出現在貧窮、落後、有災難的地區,他們接觸弱勢、基層的人民,他們面對民眾、關心民眾,因此獲得人民的喝采。縱觀中共三十年來的改革成果,儘管存在貧富不均、民主人權等嚴重問題,在這方面的不滿已被經濟成就及國家地位提升等因素覆蓋過去。但短暫的安定不代表永遠的安定,中共仍面臨許多轉型危機。

一、中國共產黨桎梏下的人民與社會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執政已經超過60年,採取專制獨裁的統治模式,在毛澤東與鄧小平去世後,黨的領導雖呈現政局常委集體領導,黨國體制的政體結構仍頑強存續。 中共無疑有許多只想抓權得利的人,但也存有有識之士,能看到歷史的趨勢,以及危機到來的緊迫。例如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都曾做過政治改革的努力,卻因未觸及中國政治的實質問題,導致政改無法落實,或是半途而廢。而目前中國大陸只剩政權的整體性整合。毛時代滅絕了絕大部分的整合機制,鄧時代又瓦解毛時代所培育的替代機制,當今政權則把一切異己力量當作不穩定因素消滅於萌芽,於是中國只剩一個完全依靠行政體系和員警手段的一黨政權,鉅細靡遺地看管著13億人口。

中共對媒體的壟斷,使民眾也難以知悉政府內部的腐敗與地方官員的醜聞,中共也一再灌輸人民,中國大陸必須要由共產黨領導,西方的多黨制不適合現今的中國大陸的社會主義民主。要人民在享受經濟改革開放利益下,能夠自覺性體察共黨集體領導的重要性。就短期而言,民主革命恐難實現。這也是「茉莉花革命」遲遲難以開花結果的結構框架因素,此狀態下的中國,任何政權的不服從都是以卵擊石,社會被黨的指揮棒任意指揮;然而,這樣的穩定伴隨著非常嚴重的風險,一旦政權喪失功能,或是其他的不穩定因素擴大到黨無法掌握,失控隨時會發生。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