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八十分女生的危機

在這個時代,最危險的敗犬族群其實已經不是一般人以為的那些極端的類型。敗犬問題已經從左右兩端慢慢地往中間靠攏。一個我稱之為「 八十分女生」 這樣的族群,反而是目前、甚至接下來五到十年中最危險的一個分類!

八十分女生」 如同字義一般,她們其實是條件不錯的一群女生。她們是我們周圍那些條件不壞、溫柔體貼、對人親切的女生。雖然沒有搶眼的美貌,但她們在外貌上也並不差;男人或許不會第一眼注意到她們,但她們都有足夠的女性魅力、通常也很耐看。更重要的是,她們沒有好到讓人有不敢親近的壓力。她們大部分學歷不壞,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經濟上雖然不至於很闊綽,但也算是自給自足。她們通常有足夠的品味、懂時尚、懂得吃、知道哪裡有不錯的餐廳、知道餐點該搭配什麼酒;懂得穿、未必擁有一堆知名精品、但總能穿搭出自己的風格,甚至連男人的穿著打扮都能有所見解。

她們喜歡藝文,上班閒暇願意花錢去進修,有可能是英文課、有可能是品酒課、有可能是那些會辦在學學文創的課程。她們不自閉、有一群親近的朋友、有談得來的姊妹淘,人際關係也不壞。辦公室裡面,或許不是最搶眼的、也或許不是人人都喜歡她們,但是她們絕對有工作能力、很可能是老闆倚重的對象、也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小有成就。

她們很好,卻沒有好到讓人不敢親近。可是偏偏這族群將在接下來的五到十年間,最有可能變成婚姻場上最危險的一群女生。

原因何在?
主要關鍵在於她們普遍採行一個不符合接下來戀愛市場走向的策略。

所謂策略,指的是根據自己的現況,訂出一個能讓「 勝率最大化」 的處世方式。可是八十分的女生,「 目前採用的」 卻是一種會讓未來勝率下降的手法。這背後的原因有好幾個,比方說市場定位、定價策略、時機掌握不正確,或對感情有錯誤的期待等。另外更重要的原因,這族群的交往經驗通常不豐富。畢竟都是好女生,從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能交往六個以上男朋友的往往已經算很多了,很多人甚至遠低於這個數字。因為交往數目不夠,加上又沒人教她們男人「 真正在想什麼,以至於她們很多人對於男性的認知其實都有嚴重的偏誤。

這些因素加總起來,讓她們剛巧都會發生﹁吸引到她們覺得無法匹配自己的男人;而她們感興趣的男人卻不接近﹂的窘境。換言之,只要這窘境不打破,加上時間拉長後,她們就極可能會走入敗犬的困境中。

所以,如果妳是「 八十分女生」,妳其實應該把這本書好好看完,並務必在時間用盡前,先打破這窘境。

不過,要談窘境,我們恐怕得先從一切的起點,也就「 供給與需求面」 來談起。

女人緊張,男人卻輕鬆以待!

另一個值得接續探討的議題在於:「 這一百六十萬的單身男人,難道他們都不緊張嗎?」,其中部分優質的男人或許不擔心沒人要,但那些客觀條件沒有那麼優質的男人呢?男人應該也有社會壓力以及長輩催促之類的困擾吧?若單身男性積極追求周圍那些優質的女生,狀況應該多少也會有些不同啊。到底這些男人在打什麼主意呢?

其實未婚男女間最大的差異,在於男性在婚配的選擇上有另外的「 選擇途徑」。這部分我們可以透過內政部的另一個數據一窺內幕。

一九八七年一月到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底台灣外籍配偶的總人數,其中四十六萬人的外籍配偶中,有三十一萬人是來自於大陸與港澳地區;另外則有約十五萬人是來自於其他地方(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等地)。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於,這三十一萬的大陸與港澳配偶中,女性占了其中近二十九萬人(約百分之九十三點九),可是男性卻只佔一點九萬人(約百分之六點一)非大陸港澳國籍的配偶數量中也呈現類似的比例。總共十五萬非大陸港澳的外籍配偶中,女性占了其中的十三點七萬人(百分九十一點四),但男性配偶只有少少的一點三萬人(百分之九點一)。換言之,外籍配偶無論是來自於哪裡,女性都占超過九成。

這表示男性即使在「 台灣市場」 感到挫敗,也不代表就此走入死胡同。他們或許不受本國女性的歡迎,但還是有機會在海外找到機會。但是女性會決定嫁給外籍老公,絕少是因為在台灣市場受挫的緣故,反而通常是因為外籍配偶本身比台灣男人更「 優質」(如美國、歐洲、或日本等)。此外,男人另一個相對於女人的優勢在於,就算他們過了三十五歲,通常不介意(也還是有機會)跟十八歲的女生交往。可是這樣的狀況(老女配少男)在女性身上就比較少發生了。這造成一個兩性之間非常不公平的狀況:三十九歲還沒能結婚的男人,並不表示後續會一直維持單身的狀況。但三九歲沒結婚的女性而言,後續要改變單身身分的困難度,相對是比男人高得多!這也說明了,女性若有結婚的打算,時間以及數量的掌握,會是能否在整個遊戲中勝出的重要關鍵。可是女性普遍有意識到這狀況嗎?
有人察覺了,但也有女生始終沒有相關的意識。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察覺與否,在於當事人是否直接的感受到市場壓力。很直接感受到市場現實的族群,通常在早期就會有一個有效的應對策略。但另外一群女生,並沒有切身感受到市場現實的變化,她們在策略的應變上就顯得緩慢,甚至會長期採行一個早已明顯不利於自身的策略……

可是誰是有感受到市場現實、誰又沒有呢?最大的區隔因子,就是當事人因為自身條件感受到異性態度的落差。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在這本書的一開始就提及分數這件事。

分數是為了理解,而非物化

所謂八十分也好、七十分也好,這些究竟指的是什麼?
這樣的分數當然實際上並不存在,只是我試圖把抽象概念簡化,讓妳更能理解我想表達的事情。

實際上,我們很難「 客觀的」 為別人打分數。我認為八十分的,妳可能覺得有九十分;當然狀況也可能反過來,我認為八十分的,妳認為只有七十分,所以打分數不可能有統一標準。但不可否認的,每當我們剛認識一個陌生人時,我們每個人的心裡其實還是會根據「 自己在意的幾項要點」,將別人排放在自己心中不同的位置。有些人我們願意花時間在他們身上,通常是因為他們有相當吸引人的特質(也就是所謂高分)。但有些人別說是在他們身上花時間了,就連多跟他們講一句話都會覺得不舒服(也就是所謂低分)。所以每個人心中都有著一個隱而不宣的評分機制正在運作著。

但要請大家注意的是,「 總分」 並非僅來自於「 所有條件的平均值」,而是來自於最低幾項條件的平均」。比方說,一個男人的學歷及工作都還可以,可是他禿頭了,這在很多女人眼裡還是不及格的。除非他其餘條件特別的突出,那才會讓人另眼相看。比方說他是富比世的列名富豪,這時候就算頭禿一點,極端優渥的身家也很可能會讓人忘記頭髮的問題。

男人當然也有類似的機制在背後運作。所以,提到分數並不是要物化誰,在這裡,只是一種能更容易傳達抽象概念的說明方式罷了。解釋了這麼一長串,但關於分數最重要的知識其實僅在於,「當一個女生條件明顯比同儕來得差時,這樣的人反而不容易成為敗犬」。

這是為什麼呢?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