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2
第一章 導論

歷史與生態

歷史宛如由變革集結而成的鉅著。歷史上的人物及環境,若世代不變,或僅重複相同的興衰循環,歷史即不值得記載,遑論為後世所閱。但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人類社會、自然環境,以及兩者間的關係,必然有變化。人類社會面臨許多挑戰,有時是威脅人類社會存亡的天災;有時是文化經濟選擇,這些選擇會威脅自然生態支持人類社會生存的能力。歷史上不乏人類與大自然對立的事證,當然也有關係修復與帶來希望的事蹟。生態演化也是成就人類歷史的一環。人類對其生存環境造成重大變革。人類為了適應自己所造成的環境改變,需要調整社會結構,或者有些社會因改變而衰退甚至消失。這種結構的變化,常見於歷史上有人類生存的時、空。欲解決眼前的挑戰,並對未來做出明智的選擇,就有賴對過去環境變遷的認識。

馬德拉火山島是個多面向的例子。位處距里斯本西南方1200公里〈750哩〉處的大西洋,距離非洲海岸線765公里〈475哩〉。這座壯觀的火山島,最高峰標高1861公尺〈6106呎〉,在北海岸,有許多突起的礁岩,每每能激起澎湃的浪花。1425年若昂.貢薩爾維斯.薩爾可奉航海家亨利王子之命,佔領馬德拉島。在此之前,馬德拉島一直是無人島 。當時全島多為當地原生的月桂樹林所覆蓋。馬德拉島之名也是來自這種月桂樹,意為樹島 。除了蝙蝠和海邊的僧海豹群,島上沒有其他的哺乳類動物 。島上昆蟲物種之多,連達爾文都驚艷不已。達爾文指出,大多數的昆蟲物種,因孤立於馬德拉島,所以不會飛、體型較大 。這批到馬德拉島的墾荒者,伐木出口,農業則採火耕:先是種植蔗糖 、接著是葡萄,所以才有今日聞名的馬德拉紅酒 。當地傳說曾有森林大火持續焚燒七年,許多原生物種的昆蟲因而死亡;非原生物種侵入該島,有些是蓄意、有的則是意外引入。墾荒者在此定居十五年後,爆發牲畜獸性大發、大舉逃出畜眷,因為奔走的牲畜數量極多,很容易就能逮到牲畜予以撲殺 。過多的山羊,嚴重破壞植被,進而減少野生棲息地。鄰近的聖港島也有類似情形,兔子到處四竄、恣意啃食所有東西,當地居民甚至因此被迫離開該島一段時間。有些本無哺乳類天敵的鳥類,開始遭受貓、田鼠、溝鼠的獵捕。馬德拉林鴿及其他三種不會飛的鳥類因而滅絕 。艷麗的植栽花,侵略性強的植物種子〈有些物種兼具此二特性〉,自外地引入馬德拉。我走訪一些倖存且現已受保護的照葉林時,國家公園的處長恩里克•科斯塔•內維斯提到他們根除外來種的大型計劃,特別是針對馬來薑。此一物種會脫離原生長區,到處蔓生,形成茂林侵害其他植物。近年來,馬來薑侵佔亞速爾群島 。鄰近馬德拉島的大德塞塔島,島上的人們於1996年撲殺兔子,可能也撲殺田鼠及山羊,當地植披及野生鳥類因而復育良好 。地處偏遠的薩爾瓦任斯群島,是北大西洋最鮮有人跡的島群。目前納入馬德拉公園服務處的保護範圍,這裡也是許多候鳥的棲息地 。很不幸的是,馬德拉島的原始生態系統,受到無法修補的侵害。

馬德拉島作為世界生態史之初的例子,點出了研究上規模的問題。馬德拉島是座小島,長僅57公里〈35哩〉、寬22公里〈14哩〉。該島的生態改變,雖反映全球性的事件,但僅對該島具規模性,例如歐洲人的殖民擴張,以及外來種引入馬德拉島。歷史洪流中,若僅探討如馬德拉島這種不斷重演相似事件的例子,顯得過於抽象、囊括太廣。若僅適用地區性的事例,則易流於過分著重細節,而無重點。本書將包含全球性的概述,以及區域性的具體事件,並以宏觀的角度探討這些事件。

埃及的河谷帶,是區域生態進程的例子。數千年來,尼羅河每年定期氾濫,滋養河谷區的土壤,並帶來豐厚的土質植。二十世紀中葉,築起高大的亞斯文水壩,從此尼羅河不再氾濫。我曾於尼羅河、以及空中眺望亞斯文水壩,震懾於其龐大,建築規模甚至超越金字塔。然其對土地及人民的巨大衝擊,更勝建築體。面對這些改變、政府政策,以及人口增加,埃及不再仰賴糧食出口,直接進口糧食應付民生需求。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