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李伯伯最想告訴你的22個科學家故事

李伯伯最想告訴你的22個科學家故事

  • 作者:李家同
  • 出版日期:2013/08/26
內容連載 頁數 1/2
門得列夫
Dmitri Mendeleev
1834∼1907
李伯伯這麼說


門得列夫的手稿週期表和我們現在熟知的週期表看來不太一樣,一來是因為近代的科學家陸續發現好多新元素,二來現在的週期表更強調「週期」。門得列夫的週期表看起來有些亂,其實極有意思。他在無法解釋的元素前面標了個問號,顯示這位大師的謙遜,對於自己不懂的地方,絕不掩飾,而且勇敢承認。

門得列夫出生於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市,他與美國的富蘭克林有個巧合,他們都是家裡排行第十七的老么。

原本門得列夫的家境算是不錯,因為父親是位小學校長,母親則開了一家生意興隆的工廠。不過,在十八歲那年,門得列夫的人生遭逢困境,他的父親不幸過世,母親的工廠則遭祝融之災,毀於一旦。

儘管家道中衰,門得列夫的母親非常重視這位小么兒的教育。她變賣家產,帶著門得列夫在俄國境內到處尋找學校,最後進入聖彼得堡高等師範學校就讀,還申請到一筆獎學金。但是在門得列夫順利成為大學新鮮人後不久,母親卻生了重病,沒多久便撒手人寰,留下「遠離幻想,堅持成果而非誇言,耐心追求神聖科學領域」的遺言給門得列夫。

母親過世之後,門得列夫發憤用功讀書,1855年以極為優秀的成績從大學畢業。不過畢業後,門得列夫被診斷出肺結核,被迫到克里米亞半島休養。當時克里米亞半島正爆發人類史上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電報、火車、鐵甲船、有火藥的炮彈首次出現在戰場上。

克里米亞戰爭迫使俄國退出克里米亞半島,更堅定俄國改革的決心,期許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門得列夫正好躬逢其盛,獲得德國和法國的留學機會,準備大開眼界。

門得列夫先在法國雷諾實驗室做研究,又去德國海德堡進行流體的毛細現象,以及光譜儀製作的研究,與德國化學家本生學習光譜學,接著又遇上義大利化學家坎尼乍若,向他學習精密原子量測量法。門得列夫的功力在兩年之內突飛猛進。

回到俄國後,門得列夫完成博士論文,成為聖彼得堡大學化學系教授,出版一本五百多頁的有機化學教材。門得列夫這輩子一共將這份教材前後修改八次,最後修正完畢的決定版名為《化學原理》,成了過去一百多年來,全世界最膾炙人口、最多學子閱讀的化學教科書。

當門得列夫在有機化學獲得成就之後,他的研究方向逐漸轉向無機化學的領域。門得列夫認為化學元素是構成宇宙語言的字母,如果可以解開化學元素的結構秘密,便可解開宇宙的起源。如果可以找出所有元素與物理、化學性質有關的邏輯關聯性,那麼他在化學界的地位,就如牛頓之於物理學、達爾文之於生物學。

在門得列夫的年代,科學家已經發現六十三種不同的化學元素,也知道這些元素均由不同的原子構成,雖然每種原子各有其獨特性,但也有些元素的性質相仿,可以歸類為同一族群。儘管如此,化學元素之間依舊找不到規律性,訊息也無法條理分明,這是門得列夫一直努力的方向。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