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節
葉嘉瑩說唐宋詞套書

葉嘉瑩說唐宋詞套書

  • 作者:葉嘉瑩
  • 出版日期:2013/09/25
內容連載 頁數 8/9
溫庭筠詞之容易引人產生託喻之想,除前所敘及之由於物象精美之原因外,還有另一原因,即溫詞所敘寫之閨閣婦女之情思,往往與中國古典詩歌中以女子為託喻之傳統有暗合之處。如其《菩薩蠻》詞「小山重疊金明滅」一首所敘寫之「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及「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諸詞句,便可以使人聯想及中國古語中「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及《離騷》中芳潔好修之傳統。例如唐代詩人李商隱之「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無題》),杜荀鶴之「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春宮怨》),以迄於晚清王國維之「從今不復夢承恩,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虞美人》「碧苔深鎖長門路」)諸詩句、詞句,莫不有此種傳統託喻之情意存於其間。溫詞雖未必有心存託喻之想,然其所敘寫之情思如「懶起」、「畫眉」、「弄妝」、「照花」等詞句,則隱然與此種託喻之傳統多有暗合之處。此為溫庭筠詞另一極可注意之特色。
 
金縷翠翹嬌旖旎,藕絲秋色韻參差。
人天絕色憑誰識,離合神光寫妙辭。
 
除前二種特色之外,溫詞之另一特色則為不做明白之敘述而但以物象之錯綜排比與音聲之抑揚長短增加直覺之美感。例如其《菩薩蠻》「翠翹金縷雙鸂鶒」一首,起句之下,突接以「水紋細起春池碧」,前一句寫頭上之飾物,次一句寫園中之景色,二者似乎並不互相關聯,而「鸂鶒」之頭飾則又隱然為喚起下一句「春池」之聯想之因素,其承接在若離若續之間。又如其「藕絲秋色淺」一句,並未明言此「藕絲秋色」者為何物,而其「秋色淺」三字之音聲,則分明與下一句之「人勝參差剪」中之「參差剪」三字之音聲相呼應,其承接亦在若斷若續、似可解似不可解之間。昔子建之賦洛神云「神光離合,乍陰乍陽」,正可以作為溫詞此種特美之形容。
 
總之,溫庭筠為自中、晚唐以來詩人以專力作詞者之第一人。昔之劉禹錫、白居易、張志和諸人,雖亦有詞作傳世,然大多是與詩律相近之牌調,且數量甚少。
 
溫庭筠詞則不僅數量獨多,且其所使用之牌調極多變化,如其《蕃女怨》之「萬枝香雪開已遍」及「磧南沙上驚雁起」等句,平仄均與詩律甚為相遠。
9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