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可以居──201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的幾個重點觀察與閱讀

文◎謝宗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博士、亞洲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夢想與務實之間:從當代藝術節慶邁向人類棲居的未來性


帶有國際藝術雙年展性質的「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從2001年舉辦至今已是第7屆。高雄過去曾作為全球最繁盛的貨櫃吞吐港,因此貨櫃帶有其發跡過程的象徵性,亦是形塑高雄城市文史形象的一種元素。

21世紀之後,積極轉型的高雄市透過設計節等相關文化活動,清楚地為自己從工商業邁向文創產業的發展方針做出識別與行銷。

這樣的文化戰略,不僅展現了後工業都市的高雄找尋新出路的積極企圖心,也體現了城市經營策略的典範移轉,亦即從工業/生產的身分邁向藝術、居住與人文之角色扮演的高雄。

誠如主辦單位所宣誓的,「2013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開始介入貨櫃的實用領域,肩負的任務不再如同往年著重於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形象與能見度、建立當代藝術發聲平台,秉持的態度也非短暫的歡度文化節慶,而試圖從兼具務實與夢想的角度來切入人類棲居的未來性這個迫切的課題。

本屆參展者最令筆者矚目的,是同時邀請來了三組都在台灣進行著大型公共工程的實力派建築事務所的作家。

其中包括了曾經贏得「遠東建築獎/921校園重建特別獎」的台灣之光姜樂靜,與日本的當代建築王者、目前在台灣有許多建築案正在進行中的建築師藤本壯介,以及來自荷蘭台敷特、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的設計團隊、以象徵著建造之樂趣為名的麥肯諾(Mecanoo)。

在此,筆者試著從日本重量級建築評論家五十嵐太郎教授所著的《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一書所提及的範疇,包括「全體/部分」、「透明性與映照性」、「媒體」、「場所與景觀」、「地景」等關鍵字,作為討論這些名家作品的切入點。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