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決定台灣的29堂課

決定台灣的29堂課

內容連載 頁數 1/11

第1課  檢視當代的人文問題

不需要靠宗教、傳統,或是靠對人的能力過度關注,
而是對於人平實的瞭解,從而使社會更美好。
──錢永祥/中研院人社所副研究員

這個主題似乎是脫離了「務實」的脈絡,談當代的人文問題相對於各位的工作經驗,這是一個「虛」的題目。但是這樣一個「虛」的主題,為何對我們這麼重要,而且要在一開始就要談。

「人文」的領域空間

「人文」這兩字是社會中常常出現的字。「人文」就如同是一個高度安慰劑的東西,代表很多正事正活幹完了,覺得疲倦了才要人文,因此人文像是一種心靈雞湯、打禪七、或是聽一場音樂會。但是「人文」真的是這樣的一個東西嗎?

要了解「人文」的意思,必須先了解「人文」的相反詞。「人文」的對立面就是自然,但今天我們講的人文不是在這個脈絡思考。今天講的人文對立面,是技術性或是專業性的。簡單說,人每天生活有很多需求:食、衣、住、行、育、樂,功能性的需求,我們就用各種技術專業性的取向去解決這些需求。

在這樣的一個社會,食衣住行育樂之外,會有「人文」的領域空間嗎?我在想這樣來看,我們要做很多事情來滿足人生活的需求,這些都是功能性的活動。 但是怎樣進行功能性的活動,例如穿衣服,我們要有發達的服裝業、紡織業設計業,接著看我們怎麼穿衣服,怎麼樣的衣服是可以喜歡滿足的?這部分就包含了「人文」思考的面向與空間。

為什麼一定要留下一定的空間給人文?在幾百年的文化中有個特色,開始的時候,因為需求要穿衣服,天冷穿多天熱穿少,接著看看自然環境的物資決定你穿怎樣的衣服。接著,決定我們穿什麼衣服就是既有的文化、社會規則、習俗。今天,我們想怎麼穿衣服,當然經濟的考慮是最主要的,還有舒服,再來是社會性的考慮。

人文的概念之所以受到威脅,讓我們認為需要拿出來討論,因為本來人文是讓我們決定怎麼樣從事功能性的活動,但是功能性的活動本身轉過來,把人文的考慮慢慢排出去,再把另外一些功能性的考慮拿進來,幫我們決定怎樣進行功能性的活動。

11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