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太努力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不加油的權利


小時候,大人們如果在新聞或廣播中聽到戰勝人生的故事,總會再轉述一次給我聽。這些故事情節都差不了多少────白天在工廠工作,晚上讀夜校,考進了一流大學,然後通過高考;或者借宿在三溫暖,三餐就地解決,還要包辦清掃和各種雜務的年輕女孩,最後考進國立大學等等。祕訣是晝耕夜讀,還有積極的上進心。

一九九六年出版《讀書最簡單》的張承守先生,就是這種戰勝人生的代表人物。他十幾歲時喪父,因為家境困苦,只能放棄就讀大學,因而在高中時期非常徬徨。高中畢業後,為了幫助母親維持家計並供弟弟讀書,總是不眠不休地努力工作,開計程車、送瓦斯、收餐廳換洗毛巾、開挖土機、當遊樂場售票人員、工地工人等,做過各式各樣辛苦的工作。儘管如此,他還是沒有拋下書本,最後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首爾大學人文系所。他波瀾萬丈的人生,和成功的經歷,迅速引起眾人的關注。

「我到二十五歲前做過的所有工作中,讀書是最有趣的。」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比起為了生存而勞動,能夠朝夢想前進是一件更幸福的事。然而,「讀書最簡單」這個宣言,在IMF金融危機來臨前,消費主義的最後一個高峰期,絕妙地抓住了人們渴望刺激的心理。早在「媽媽有個朋友的小孩很優秀…」這些話之前,像這樣典型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故事,就被許多為人父母拿來對孩子們說教了。

跟我同齡的人當中,大概有很多人都曾經被嘮叨個不停,尤其是看起來上不了大學的我。大人們和我分享成功的案例,我至少還可以把它當成善意的舉動,但他們最後總是要加上那麼一句,讓我覺得厭煩無比。

「跟他們比起來,妳根本就是被寵壞了。妳有飯吃,還有書念呢!」大人們似乎著急所有人都不夠努力似的,然後用令人不快且責備的語句來表達他們的擔心,但其實他們只是在說「要更努力一點」而已,結論就這麼簡單:「妳的環境比那些人好多了,如果沒有比他們更傑出的話,就很不像話了。」

像這般傳奇的人物至今不曾間斷,一直刺激著那些平凡人的心理,他們出書的重點就是:「連我都做得到,你也做得到!不要放棄,再努力看看。」這句話並沒有錯,每個人都是可造之材;但在個人的成功經驗裡,也有被忽略的部分,若說成敗的關鍵只在於個人的意志和毅力,萬一專長、能力與機運不相配合,還有可能成功嗎?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