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4
五、解京閹割的臺灣逆匪餘孽
已是深秋時節,半年過去了,按照乾隆的旨意,莊阿莫應該還在內務府等待著其餘十五歲以下的緣坐犯被押解到京,以便「一體閹割辦理」。對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他或許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等些什麽,只要老老實實待著,不哭不鬧,反正餓了有的吃、睏了有的睡,日子便也就這麼一天天的捱了過去。
日理萬機的乾隆皇帝似乎也遺忘了那個被關押在內務府等候淨身的「臺灣逆匪」餘孽,直到第二年春天,才想起有這麼件事,便隨口對和珅說起。無論是出於私人交情還是職責所在,和珅當然有責任將皇帝心裡掛記著、嘴裡念叨著的事如實傳達給有關人員,要求他們從速辦理。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初七,閩浙總督伍拉納、福建巡撫徐嗣曾收到了和珅的信札,大意是:「臺灣逆匪,其應行解京之緣坐犯屬,有年在十五歲以下者,應交內務府閹割,以備內廷灑掃之役,何以僅解到莊阿莫一犯,其餘尚未解到?」
「其餘」究竟是多少人?從官方聲稱的「殺賊無算」、「不計其數」、「積屍遍野」來看,那些有名有姓的反賊頭目的未滿十六歲子孫至少應該有數百人。在某次押解進京的過程中,十五歲以下緣坐犯就有一百三十餘人之多。由於人數眾多,爲了避免疏漏,伍拉納還責成臺灣方面把即將押解到福州的各批次犯屬先行造冊備案,以統計具體的「解京閹割名數」,向上呈報。
伍拉納、徐嗣曾收到和珅的信札之時,已經有陸續從臺灣押解到福州的十五歲以下緣坐犯正分作三批發往北京,共計五十多人,此刻正在去往北京的途中。第一批解京閹割的臺灣男童已經在這年正月由福州啟程,到三月初,應該已經出了山東地界,離北京估計也就十天半個月路程。這批即將成為太監的臺灣男童共十六人,他們是:陳泮的兒子陳尚德(十二歲)、陳文德(十歲)和姪子陳瑞(六歲);許光來的兒子許番江(四歲);陳梅的兒子陳水來(十歲);林水的兒子林喂(九歲);林達的兒子林表(十二歲)、林顯(十歲);陳寧光的孫子陳大振(四歲);張益光的兒子張張媽福(七歲);陳武郎的兒子陳生(十三歲)、陳芳(七歲);賴水的兒子賴問(五歲);林顏的兒子林字(十四歲);湯喜的兒子湯璧(十五歲);洪地的兒子洪海成(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