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

傅斯年一生志業研究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傅斯年一生的志業及其理想──《傅斯年全集》序言
 
在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中,傅斯年是一個極具個性,而又充滿矛盾的奇特結合體。他長期在北大學習、工作,對北大師生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力,被視為自由派大本營北大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又承接傳統的正統觀念,與南京國民政府保持密切的關係,因此在1949年這個關鍵性的轉折年代,與胡適、錢穆一起被毛澤東點名為反動政府「只能控制」的幾個代表。 他力主以西方的現代化為樣板,反對所謂「國粹」,反對讀經,主張廢除「國醫」,成為「五四」以後在文化領域最激進的現代化路線的推動者。他又最具民族主義思想,堅定抵禦日寇侵略,毫不含糊地抗議蘇俄沙文主義政策,維護國家利益,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最有力的代表之一。他是純然學術的真正維護者,一生致力於發展科學的歷史學、語言學、考古學,為此付出了畢生的心血。
 
他亦政亦學,不畏權門豪族,言談舉止中充滿「知識的傲慢」,有一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氣概,時人有「傅大炮」之譽。他事必躬親,治事威嚴,為人行政有德國人那種一絲不苟的徹底性精神,是現代學術機構管理的科學典範。他又致力於剷除社會不平等,體恤下層百姓的民情,為此謀求民主與社會主義相結合。這些看似矛盾、趨於兩極的選擇奇妙的集於傅斯年一身,醞釀一種極至化的表現,使他常常出人意料地產生一些爆炸性的言行。「縱橫天岸馬,俊逸人中龍。」這是他的才氣和風格的一幅貼切肖像。
 
傅斯年只活了五十五歲(1896~1950)。比起他的三位北大師友劉半農(1891~1934)、丁文江(1887~1936)、錢玄同(1887~1938)來說,歲數要長;而與後逝的胡適(1891~1962)、陳寅恪(1890~1968)、李濟(1896~1979)、顧頡剛(1893~1980)、趙元任(1892~1982)諸友來說,他又走得過早。他曾是這一學術精英群體聚合的紐帶性人物。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