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2
第一篇    關山咫尺成千里
 
1950年
 
(一)

 
林徽因剛從中南海懷仁堂毛澤東主席的家宴歸來,心內仍有一種澎湃激越,難以抑制的興奮心情。
 
幾天前迎來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個元旦。
 
這天晚上,是毛主席在小範圍內宴請知識界的人,由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安排。她和梁思成都在被邀之列。
 
席間周總理特別提到好幾個人,其中包括她。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是由她負責設計的。
 
周總理誇讚她是中國當代少見的才女。
 
這年,她還只四十五歲,是女性風姿綽約的絕代芳華,所謂豐容盛鬋,女性最好的年紀。
 
政務院為他們安排了專車,席散後沿路分送各人歸家。
 
她家在海淀區,較為偏遠,到得最後,差不多只剩下他們好幾個大學教授,彼此攀談起來,無不對國家的前途充滿希望和憧憬。
 
在這數九寒天嚴冬的深夜,格外令人感到振奮,顯得精神抖擻。
 
她和思成近日私底下較多討論的,是社會主義道路這大方向,究竟應怎樣走。
 
相比共產黨人當前意氣風發,志得意滿地強調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要把一切推倒重來的基本腔調,他們心底下總感到有點不踏實。
 
思成對北京城日後的建設和發展,有他自己的一套整體規劃的看法。
 
近日有關首都建設,已開始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看來很快會任務分派下來,將是另一番日以繼夜的辛勞。
 
不過,這些大抵都不外是前進中的問題吧。
 
對共產黨,耐心點向他們游說就是。
 
(二)
 
她和思成在歐美各地經歷過那麼多,對世界級有數的名城,它們各自獨特的風格和底氣,他們最是熟識不過。
 
倫敦、巴黎、波士頓、費城、多倫多以至羅馬、維也納、東京、還有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等地的歐洲名城,他們都居住過、訪問過、研究過。
 
徽因尤其對英國倫敦和其他重要的城市如牛津、劍橋等大學城,特別充滿激情。
 
畢竟大不列顛帝國是西方文明最重要的國家之一,而且英國又是她第一個接觸到的外國,因此格外感到親切。
 
當年她到英國唸書時,才十五歲。次年在劍橋認識了徐志摩。
 
要是志摩如今還在,他會得寫出很多歌頌新中國的新詩嗎?
 
天不假以年,他短短的生命,給予他極有限的年光,否則他應可做出更輝煌的成就。
 
可惜他死得太早。
 
可不是麼,似水流年,時光匆匆,志摩離世至今已十八年了。
 
中國人用「滄海桑田」這句話,來形容人事和環境在時間的推移下,逐漸改變的歷程,真是貼切不過。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