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繪本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時間老人終古如斯的匆匆步伐把我們帶入了二十一世紀,回首上個世紀的中華百年文學滄桑,橫亙十年的「文革文學」令人不能視若無睹。觸摸那段顯殊文學史的脈搏,透過或宏大或激情的文字,我們依然能夠隱約感受到溫熱的血流,咂摸出略帶青澀的複雜況味,倍感文學在異常的聲勢浩大與空前的蒼涼落寞之悖論形態中的尷尬境況。

轟轟烈烈的「文革」雖漸被歷史塵封,彷彿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它的精神流毒卻仍像幽靈一樣以各種變體形式在今天的文學領域和現實生活中遊蕩,似乎離我們又很近。「文革」的主導性文化現象和精神景觀―全民性政治狂妄症,也並未因時間的消逝而自動終結,「對全民政治狂妄症的報復,則是延續相當長久的全民的精神災難與信仰危機」 1。因此,秉持科學態度對「文革文學」進行嚴謹求真的理性觀照,對其間充分暴露的文學與政治關係的異化、民族精神與文化心理的痼疾進行深入探究,有助於我們以史鑑今,營建良性循環、協調共生、繁榮興盛的文藝生態系統。

鑑於目前「文革文學」的研究尚處於初始階段,一些重要術語的涵指和使用仍然存在混用、誤用和濫用現象,因此,在對「文革文學」的敘述研究展開正式論述之前,有必要對本書的研究對象―「文革文學」及其相關概念進行釐清辨析。

一般而言,如何確定研究對象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研究者的批評方法、研究理念和思維觀念。筆者認為,「文革文學」研究應該成為既面向歷史、又面向當下的開放性研究,既需要研究者主體性的積極介入,彰顯問題意識和自我省思,又要注意避免以道德審判取替學理評判。基於這些考慮,本書將「文革文學」定位於涵指「文革」期間中國大陸公開刊行的文學作品,亦即學界所謂的「小文革」,而非「文革」題材文學,即所謂「大文革」―「文革」結束後出現的以「文革」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以有利於從敘事學角度,通過相對理性的文本解讀進入「文革文學」研究。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