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記憶紋身:楊平詩文選(平裝)

記憶紋身:楊平詩文選(平裝)

  • 作者:楊平
  • 出版日期:2014/08/10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慈顏如舊有餘香:後記/楊平〉

四十年前的父親節,生病多年的父親離開了人世。享年七十七。

更早以前,我於父親日常的身教與感染下,開始閱讀、親近文學,並喜歡上相關的風雅種種。從古老的書寫詩詞,到對一叢瘦竹的吟哦讚嘆;從心懷夢想,到夢想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血液流淌的一部分,等等都是。

父親生前是屬於「為天下先」的傳統讀書人,大半生從事公職,最後十年又住院,真正能夠靜心教導的時間和機會其實不多,我之所以走上這條路,可說全然是磁場的吸引,而非受業下的教條結果。

悠悠四十年,由永和到內湖,匆匆四十年,在母親簡單持家的情況下,由社會的邊緣到無垠的地平線上,不知不覺的走了過來。若說有差可告慰的,就是自己始終如一的,堅持孤獨創作這條路。由最初的詩歌,到進入二十一世紀,漸漸擴展到散文與小說,雖然形式有所不同,對我而言,都是夢想的實踐。

父親自小唸私塾,由其《前塵誌趣》與《七三自述》兩本未完回憶錄可知,屬於王陽明那樣的讀書人,很努力用功,也很活潑開明,有相當深厚的國學底子,在「五四」翌年考進北大哲學系,自也深受那時的新思潮影響。

他一生的行事待人和清廉自恃的操守,均可由日常的簡樸生活看出,三餐有菜,小院有竹,一套衣服穿到縫縫補補,都能安之若素;自幼養成用毛筆寫日記的習慣,無日間斷的超過六十三年,直到病中住院的最後一個月,才被迫改用鋼筆和圓珠筆(原子筆)。至今,每次浮起他老人家躺在病床也要握筆,顫抖書寫的情景,我就熱眶盈盈,感動不已。

過去,早由許多鄉親口中聽聞,父親在大陸是文人是清官,每任職到離去,當地父老都非常不捨,交相夾道的送萬民傘,類似這等事跡,父親自己從不宣揚。來台後,雖無緣效前賢「歸去來兮」,喜歡的正是靖節先生、菊花,與旅遊。因父母在大陸,自己也不過生日;每有靈感,詩風近陶而多抒懷。六十以後,除了國事殿堂,同時奉獻於社會公益,任「健康長壽會」理事長與同鄉會理事多年,都是實心作事,全然付出的。

1988夏,我首度與母返鄉,回老家幾次,見到親人,雖非話麻桑,隨著老一輩多已凋零,也感慨良深。去歲,老音樂人靳卯君兄來台,交談之下,方知彼此都是同鄉,而其父在1942「河南大饑荒」時,曾上書給國民黨中央,而家父則是代表河南人民組團去重慶請願,都曾為歷史留下一個感人註腳。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