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2
名正言順而後事成
 
要想把事情做成,一定要師出有名

 
楚漢相爭之時,項羽北上攻打齊王田榮,沒有精力鉗制劉邦,結果劉邦趁虛而入,從陝西臨晉渡過了黃河,順勢降服魏王豹,緊接著又佔領了洛陽城。
 
為了讓民眾和士兵們心往一處想,力氣一起使,劉邦絞盡腦汁,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他命人四處添油加醋地宣揚項羽當年殺害義帝的惡行,還號召全國舉哀三天。這一手果然奏效,各路諸侯紛紛響應劉邦,士氣大增,劉邦的隊伍一舉攻下了楚國都城彭城,為千秋大業奠定了基礎。
 
毫無疑問,劉邦之所以勝利是因為他「師出有名」,這並非他一個人的智慧,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上也是有據可查。先聖孔子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名義不正當,說話就不合理,而說話不合理,事情就不能做成。擁有傳統正名思想的中國人,從古至今都講究名正言順。什麼是名正言順?顧名思義,就是名分正當,說話合理,不管做什麼,首先要有理有據,道理上要說得通。這話放在軍事中,叫「師必有名」,也就是說,不管孰是孰非,出兵打仗就得先找到正義的理由。
 
比如,美國出兵阿富汗,做為第三方的其他人,都覺得美國的所謂的「理由」完全是「藉口」,但在美國,這卻是國會通過的,絕大部分民眾同意的,甚至是經過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因此美國完全有理由理直氣壯。但是等到伊拉克戰爭的時候,由於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支持,加上國內的反對聲音很大,美國沒什麼正當理由,名不正言不順,不得不繞過聯合國出兵,又從客觀上失去了道義,徒增了很多困難。
 
由此可見,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不管中國還是外國,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武器對抗,而是人的對抗,不僅是軍人的對抗,更是民心的對抗。事實證明,只有找出充分的理由,才能在戰爭中佔得上風,至於理由的真偽,有時也許只能依靠第三方評判,但在當時,只要理由說得過去,戰爭也就勝利一半了。
 
戰爭中,師出有名是最終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現實生活中,它同樣是獲得支持,走向成功的首要基礎。鵬程公司的老闆劉鵬程為了讓公司發展更快,賺更多的錢,準備在原有的外包業務基礎上,自主研發新專案,這項業務一旦開展,公司就會很快邁上新的臺階,前途也變得更加光明。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