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5
規訓的悖謬與成長的激情―論王小波長篇中的性話語

作為「文壇外的文學高手」,王小波(一九五二至一九九七)生前身後所引發的熱浪以及現象無疑耐人尋味,比如其不斷經典化(canonization)和過分「象徵化」(判斷的不正確性和意指範圍的無限廣闊)的過程。尤其是,作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作家,他豐富奇詭的想像力、幽默灑脫的筆觸以及驚世駭俗的性書寫等等在在引起熱烈的討論。

王小波曾經頗有體會地指陳國人批評文學的道德傾向:「在文學藝術及其他人文的領域之內,國人的確是在使用一種雙重標準,那就是對外國人的作品,用藝術或科學的標準來審評;而對中國人的作品,則是用道德的標準來審評。」而面對王小波小說中屢屢可見的貌似粗俗的性描寫,這種皮相的道德評價似乎更順理成章,甚至一再引起誤讀。而實際上,據王小波自己所言,寫性不是為了找些非議,「也不是想要媚俗,而是對過去時代的回顧。眾所周知,六七○年代,中國處於非性的年代。非性的年代裡,性才會成為生活主題」,他在「性道德上是無懈可擊」的。

目前有關王小波性描寫的研究主要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比如(1)探討性的三重意義:性與愛關係的再解釋、性對專制和壓抑的反抗、性作為人之存在;(2)強調要從性差異的角度解讀性和權力的複雜關係以及性的顛覆意義;(3)強調要回歸性本身,或藉「性」研究人存在的寓言等等。

上述研究多能新人耳目,增益我們對王小波性主題實踐意義的認知。當然,也存在可拓展的論述空間,比如,如何系統地考察王小波小說中性話語(sexual discourse)被形塑的過程及其悖論,以及壓制中可能的權力過度反彈等等論題。

本章的問題意識在於:王小波如何通過性話語來探尋規訓與激情的張力關係。更具體一點,他如何利用性話語探勘規訓中的悖謬:道德邏輯的謬誤,以及意識形態的問題,不僅如此,他同時也探討了性作為成長過程中的「自然」生態意義及其可能弊端―性話語是否又成為一種去蔽過程中的新型權力話語?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