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一章 社會構建:醞釀中的變革

前不久,我做了一個檢測:醫生往我胳膊上扎針,並對我實施一系列電擊。這個檢測會帶來一些疼痛,其實我一點都不想做。但當針尖扎入我的皮膚時,我決定做個小試驗:每次電擊襲來身體微微顫動時,我不是報以痛苦的呻吟,而是笑出聲來。測試開始,我的小試驗也在我歡喜的心情中開始了。醫生或許會認為我這人腦子有問題,但對我來說,這個小小的試驗卻是值得的,哪怕會讓人產生一些誤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疼痛的滋味,但不管怎樣,笑聲確實有轉化的能力。我並未陷在痛苦中,實際上,我發現自己心情愉悅;直到最後離開測試室,我仍面帶微笑。

我為什麼要做這個小試驗?主要是因為我早已在知識上與實作上探究這個「劇本」,而我們即將一一揭開其中的劇情。古老的傳統告訴我們要瞭解世界的真實面目,為此我們必須仔細而客觀地研究這個世界,有了這些知識,我們就可以預測和控制將要發生的事情。可是,什麼是客觀世界呢?毋庸置疑,我們可以將痛苦作為值得研究的東西。但若是我的笑能改變痛苦的經驗,則這個痛苦顯然就不是獨立於「我」之外而存在於「某處」。痛苦至少在某種限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去面對它。事實上,不會感覺到痛的「痛」,就不算是「痛」。如果痛苦是這樣,那其他事情是不是也一樣呢?那麼,種族差異是否也獨立存在於「某處」,而與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與我們的知識與性別差異都沒有關係呢?如果在這些情況下,我們面對事物的方法是如此重要,那麼這些方法的極限又是什麼呢?同一座山在小孩子、運動員和老年人眼裡是一樣的嗎?同一棵樹在植物學家、護林員和園林工人眼裡是一樣的嗎?到底什麼是「客觀世界 」?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