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建築何為

建築何為

  • 作者:邱崑銓
  • 出版日期:2013/12/01
內容連載 頁數 1/2
事物皆具有在物理實質之前的本質,所有的事物都存在著「原有」的意念,而「原有」對人類而言又象徵著什麼?人類在有了自覺之後,就開始思索自我存在於世界的位階為何而尋找疑問。我想人們一定都清楚在這世界中,沒有一定的規則,沒有絕對的答案。而我們也要認知人在自然界中所擁有的能力只有「破壞」,除此之外不會再多了。然而,「原有」訴說著事物本來的說法、本來的面貌。它造就了留存,讓事物擁有「本來」的事實。也許我們應該重新去看待自然這件事情,自然至始至終都是處於「原有」的狀態,也在這樣的狀態下接受改變,無論變化了多少,最後依舊會回歸原有,我想對自然而言,改變的只有事物自我的行為思辨。

自然於人為之後

自然與人為存在著什麼樣的差異?

他們同樣都是在紀錄他們創造的過程,形成秩序。水紀錄了水流的過程,石頭紀錄了移動與停留的過程,樹木紀錄了樹木的過程,人也紀錄了人的過程。在條件都相仿的情況下,我想我們也不需要去多加思索「何謂自然」這樣令人眉頭深鎖的字詞,我們只需要很順應的去感覺,依循著自己的身體行為、直感與直觀去紀錄我們所理解的周遭。在這樣的思維下,自然不再只局限於那認知中的顏色。

記憶之下

建築發生在日常的微乎其微之下,只有意識到環境的淺變,才會注意到在這日常中那些微的更動。也許,人們已經放棄去記憶建築存在的印記。而建築事實上並無關記憶的問題,只是當建築的存在與時間平行時,「遺忘」會成為人們記憶中大部分的選擇。當人們走在道路上或許心血來潮的、或許有意無意的、或許時常注意的看見安靜單獨在一旁漸漸斑駁老化的建築時,人們也就注意到位於時間平行線上的自己是多麼在意遺忘這件事情,遺忘是時間刻畫的證明,是建築存在的印記,也是無法拒絕的認定建築的方式。而在人們有 了自我欲為後,空有的界線成為了限定建 築的規範。也只有建築真正脫離了那外在的固化定義,在擺脫一切有形事物的當下,才會顯現建築存在於時間當下的本質意義。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