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8
1.明欽菓園的綠色隧道
 
從打零工開始
 
排成兩列的文旦樹,彼此之間整整齊齊地以近乎等距的間隔前後站著。這幾株文旦樹的樹齡已有四十年以上,樹幹蒼勁而有力,唯有如此,才能撐起如傘一般的樹冠,樹端的枝芽相互交錯卻不雜亂纏繞,在藍天與泥土地之間,架起了一長條綠意盎然的隧道。
 
不帶閒心認真地穿越這隧道,得花費三、五分鐘的時間,但樹蔭下的幽靜與涼爽,與清新而特殊的柚香,會讓人停下腳步,留連而不捨離去。一旦佇足,抬頭即見陽光從葉與枝條的縫隙灑落下來,光影搖曳,提醒樹下的人,頂上其實高掛著盛夏的烈陽。
 
如果沒有陳鴻魁老先生數十年來的細心照料,是不會出現這麼一處座落在斗六鬧區附近的怡人秘境。這裡並不是對遊客開放的景點,之所以迷人而名聲在外,在於它忠實呈現了文旦農辛勞付出後、大地所給予的回饋。一座文旦園,呈現了農務生活裡苦澀又甘美的豐富意象,也時常作為地方政府向外來賓客介紹斗六文旦風景的好地方。
 
陳鴻魁於一九四○年出生,老家原在彰化,在他四歲時,父母決定遷居斗六。貧困的一家人到外地討生活,沒有田產可依靠,還得攢錢付房租以求一席遮風避雨之處,加上每日一張眼,就有七個孩子要餵養,陳鴻魁父母肩上的擔子非常沉重。即使家貧,但當時正逢國民政府推動六年國民義務教育政策,在強制入學與免繳學費的規定下,陳鴻魁因此能進入國民學校就讀。畢業後,他並未參加初級中學的考試,一來家裡無力支應學費,二來他早已一心想儘快投入工作,幫父母分擔家計。住家附近的柚子園,是他自小就熟悉的地方,也是他正式「出社會」後的第一個工作場所。
 
彼時,只有家境富裕的人家才具備種植文旦的能力與條件。有錢人的手不碰髒,果園裡的大小農活都是雇用工人管顧。小小年紀的他,先從打零工開始,從邊做邊學中,培養出獨當一面照理果園的能力。
 
對擁有文旦園的農戶而言,絕不輕易讓果園荒蕪。一開始陳鴻魁採取「毛遂自薦」的方式,為自己尋找適合的果園來管顧。一旦看到果園的主人上了年紀且無力自行管理,他便會直接登門拜訪,誠心請託對方將果園交予他來經營,雖並未擁有所有權,但著實讓他累積了不少經驗。
8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