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連載
頁數 1/7
第一章《易經》基本概論
一、前言
《易經》這部貫穿哲學思想而集知識大成的百科全書,是中國最古老的文獻之一,並被儒家尊為「五經」之首,大道之源,成為中華文明中一顆璀燦的明珠,在中華民族近六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互鶴古常新,魅力永存。在二十一世紀科技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的同時,大自然卻不斷迅速的惡化,各地陸續產生災變,而且西方精神文明更加的匱乏。值此之際,全世界日益清楚的認識到,以《易經》為代表的東方哲學思想「天人合一」理論,能為人類提供一個理想的生存方式,於是研究《易經》的熱潮已在世界各地逐漸蔚為風氣。目前世界各國大部分都有成立《易經》的研究機構與團體,均為有識之士自覺性的研究推廣。《易經》和西方科學等各領域的結合,已經逐漸成為大規模與全面性的運動,此一熱潮正方興未艾中。
《易經》其原始的功用純粹是用於卜筮,經過孔子作易傳,將其發揚闡釋為人文哲理、待人處世、因應人際關係的哲學經典。讀者若欲學習如何占卜以解惑決疑,必須先行研究《易經》六十四卦與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辭,理解其意義內涵如何,再熟悉瞭解占卜應用的基本規則,當觀念融會貫通之後,準確的占卜斷卦就不是問題。就算是對《易經》占卜沒有興趣,我們也能通過對《易經》卦爻辭義理的認識,而引領教導我們待人處世正確的觀念與方法,以達趨吉避凶,持盈保泰的目的,對我們日常生活中事業的發展,人際關係的調和,均有莫大的助益,一生受用無窮,這才是我們學習《易經》最大的目的。
作者有心推廣易學,希望能盡一己棉薄之力,將易學發揚光大,但眾人沒信心,皆視為畏途,其實學習《易經》並沒有您想像中的那般困難,思想觀念一通就能百通,只要按照作者自行研究《易經》的道路前行,循序漸進,悟通不再是神話。既然我們要認識瞭解《易經》,就先要從《易經》的起源與六千年來的發展歷程開始整體瞭解。
二、《易經》的起緣
《漢書.藝文志》中說:「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三聖指的是伏羲、文王、孔子。伏羲畫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作《周易》,孔子作易傳。伏羲的時代當為新石器時期。《易經》成書歷經了上古、中古、下古二千五百多年的時間,由三位聖人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共同完成。因此,《易經》早於五經之前就已經出現,深刻的影響中華文化!
共
7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