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13
第一章  比昂與佛洛伊德以及克萊恩的理論分歧
 
對於真實的理解只是一瞬間,在那一瞬間,活生生的體驗勝過萬語千言。—Murdoch (1992: 174)
 
比昂曾經說過,沒有預期的願望、沒有記憶的精神狀態(譯註:「無欲無憶」),是精神分析師為即將開始的治療所做的最好的準備。我們相信,為了理解比昂的思想,也應該採取上述的態度。在試圖瞭解比昂時,很多分析師會猜想比昂追隨佛洛伊德或克萊恩的思想模式,但這個假設是錯誤的,這種假設會阻礙對於比昂思想精髓的領悟。
 
一位天主教神父告訴了我一個他自己的故事。童年的時候,他被告知浸禮是一種從靈魂中洗滌原罪的聖禮。在神學院,他拋掉了這個定義,代之以一個新的概念化了的定義:浸禮是一種對新的生命方式的承諾與責任。由於神職的授任使他幾乎無法施展,他就去教學童浸禮的含義。在第一堂課,他總是只問一個問題:「什麼是浸禮?」學童們齊聲回答:「浸禮是一種從靈魂中洗滌原罪的聖禮。」這位神父告訴學童們,這個定義是不正確的,他將向大家演示和解釋真正的浸禮是什麼。他向孩子們解釋浸禮怎樣進行,教徒怎樣穿著白色的衣服慢慢入水,這個過程象徵著舊的方式的死亡,而新的生命產生—意味著對於上帝和人類的承諾與責任。他解釋說,浸禮代表一個新的誕生。他非常熱情地並以令人感興趣的方式展示浸禮儀式的照片,也試圖說明為什麼浸禮是一種內心向新的生命形式轉換的方式。在這堂關於浸禮的課程結束的時候,神父問那些學童們什麼是浸禮,他們還是齊聲回答:「浸禮是一種從靈魂中洗滌原罪的聖禮。」
 
任何心智的理論或模式都是會阻礙人們學習。我們認為,那些最熟悉精神分析理論的人,最不可能學到比昂思想的精髓。他們就像那位牧師曾經教過的那些學童。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在心理衛生領域教授比昂的思想,會比上述的那位天主教牧師更成功。就像那些學童一樣,我們的假設深深植根於使我們無視真實的一些理論;並且,不幸的是,受過訓練的那些精神分析師,常常非常頑固地誘導患者接受他們自己的觀點。
13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