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安泰福祥:活用莊子心理學

安泰福祥:活用莊子心理學

  • 作者:江紹倫
  • 出版日期:2015/01/31
內容連載 頁數 1/5
世界透視

喜見莊子

■ 無求無待


莊子(約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名周,生活在戰國前期的宋國(今河南東北地區),當過地方小官,其他就記載不詳了。當時中國諸侯紛爭,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生活在那種環境中,莊子憎惡昏君奸相,對人民寄予無限關愛及同情。

我們今天所見的《莊子》一書,大部分源於晉代郭象(約252-312年)的注本,不是原著。

《莊子》最早的著錄見於《漢書》,據說有五十二篇。郭象的注本有三十二篇,分內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一般學者認為,內篇是莊子親著,外篇是他和後學的作品,雜篇的作者則有多種說法。

今天,《莊子》流傳遍及全世界,因為內容豐富,所以讀者皆有獨特的得益和感悟。

大體上,莊子貫通儒、道兩家智慧,他說老子「空虛以不毁萬物為實」,一方面接受現實中的萬物,同時又於空虛中超越萬物的干擾,讓精神與道冥合,逍遙自在。他視人為宇宙主體,而且肯定每個人的價值,認為個人不由人類集體確定他的貴或賤。人的「真我」可以超脫一切有形或無形的拘束,不論身處何種環境或者人事狀況中,都可以達到與道齊合的妙樂境界,因為只要無「求」便無所「待」,自然自在。

■ 偶遇莊生

到外國讀大學研究院前,我嘗聽過莊子的名字,卻止於聽過,沒有機會深入。許多中國青年一樣,這反映我們教育的缺失。

我第一次見到的《莊子》(英文版)是屬於美國同學賓尼•斯帕爾(Benne Spahr)的。我們同上「高級統計學」的課,這是心理學博士生的必修科。班裏有十一人,由戴賀教授(Prof. Dayhow)教我們,上課時間是下午六時至九時,中間有十五分鐘小息。

開學三個星期後,我感到有點失落,自覺與同學格格不入。十位同學有七人來自美國,其中四人是神甫和修女,五十多歲,都是大學教授或教區的主管;另外三人三十多歲,是從韓戰歸家的退伍軍人,享受着「軍人教育津貼」(G.I. Bill)的無限量升學補貼。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