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新譯容齋隨筆選

新譯容齋隨筆選

內容連載 頁數 1/6
唐平蠻碑1   
 
成都有唐〈平南蠻碑〉,開元2十九年,劍南節度副大使張敬忠3所立。時南蠻大酋長染浪州刺史楊盛顛為邊患4,明皇遣內常侍高守信為南道招慰處置使以討之5,拔其九城。此事新、舊《唐書》及野史皆不載。肅宗以魚朝恩為觀軍容處置使6,憲宗用吐突承璀為招討使7,議者譏其以中人主兵柄,不知明皇用守信蓋有以啓之也8。裴光庭、蕭嵩時為相,無足責者9。楊氏苗裔,至今猶連「晟」字云10。
 
【注 釋】

1平蠻碑 一稱〈平南蠻碑〉。為開元十九年(西元七三一年)劍南節度副大使張敬忠所立。蠻或南蠻,泛指散居於南方的諸少數民族。古代對中原四周的諸族或諸部落泛稱為東夷、北狄、西戎、南蠻。其居於南方者稱南蠻,較早的記載見於《禮記》。

《呂氏春秋‧召類》:「堯戰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蠻。」這是指居於丹水之南的蠻。〈平蠻碑〉中所指的蠻,係指散居今四川南部、雲南境內的諸蠻。唐人樊綽著有《蠻書》,對唐代南方蠻族尤其是對南詔附近的諸蠻有詳細的記載。

2開元 唐玄宗在位年號,自西元七一三至七四一年,凡二十九年,為唐代極盛時期。

3劍南節度副大使句 唐初據山川地理形勢分劃天下行政區為十道。劍南為十道之一,轄地大致在今四川劍閣以南廣漠之地,包括今四川及雲南地區。節度使,道的軍事行政長官。

唐初為都督帶使持節的稱號,後正式定為官稱,道或設有節度大使,統轄一道。玄宗時期,在全國邊防地區設置有九個節度使,雙旌雙節,總攬一道或數州的軍民、財政大權。轄區內各州郡的刺史、太守均為其下屬。副大使是節度使的副貳,節度使不在任時,其職往往由副大使署理,主持日常工作,稱知節度事。節度使府屬官有司馬、副使、判官、支使、掌書記等。

張敬忠,籍貫及生卒年不詳。據《全唐文》小傳載其生平履歷:「中宗時任監察御史,張仁愿任朔方節度使時,奏判軍事,遷吏部司勳郎中。開元中,為左散騎常侍,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劍南道節度大使,攝御史中丞,本道採訪經略大使。」今按:張敬忠任此職在開元十二、十三年間,後一度調任河南尹,至開元十九年乃是他再度出任劍南節度副大使。
61 2 3 4 5 6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