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這個世界會更好

這個世界會更好

內容連載 頁數 1/3
9 創造一個關懷的媒體

媒體在將公眾氛圍從疏遠轉化為友情的過程中必須發揮關鍵角色。媒體為我們提供了幾乎所有我們知道的關於我們這個世界的知識。即使我們從朋友或家人那裡所得到的資訊通常也是透過媒體而獲得的。這是現代版的小道新聞。
 
但媒體不只是為我們提供資訊,它同樣為我們提供我們贊同或不贊同的人士的軼聞趣事,而且我們是根據自己所看到的、聽到的,或在媒體中讀到的資訊來形成我們的觀點。因為媒體對群眾的影響力無比強大,假如媒體內容都轉向團結和統一,全世界都會跟隨。令人遺憾的是,金融危機爆發以前,媒體一直僅僅在關注那些成功人士、媒體大亨、頂級流行歌星以及在犧牲競爭對手的基礎上盈利數百萬、數十億的超級成功人士。直到最近,由於危機的出現,媒體才開始了報導一些有關同情和團結的行為,比如北達科他洲的法戈市數以千計的志願者在2009 年3 月齊心協力用沙袋抗擊紅河創歷史紀錄的洪水。
 
儘管這種趨勢確實值得讚許,但這種零星的偶發的努力不足以把人們真正團結在一起。要真正改變我們的這種世界觀,使我們意識到那個給予的願望的存在,媒體應該全面展現有關現實的真實畫面,並告訴我們其結構是什麼樣的。在這一方面,媒體應該製作節目以展示那個給予的願望如何影響自然的各個存在層面的—非生命的、植物的、動物的和人類的—並且鼓勵人們效仿它。與其製作邀請人們只談論他們自己的現場訪談節目,為何不製作邀請人們頌揚別人的訪談呢?畢竟,這種值得稱頌的例子不勝枚舉;我們要做的只是承認並使公眾關注到這一切。
 
如果媒體在展現人們互相關懷,並且解釋說明這樣的概念有助於幫助我們將那種給予的力量帶入我們的生活,那麼這將會把公眾的關注焦點從自我為中心轉到相互關懷的情誼上來。今天,最流行的觀點應該是:「團結就是樂趣—讓我們加入這一Party 吧!」
 
在這裡我們列舉某些值得我們思考的事實和數字:我們的電腦和電視基本都生產於中國和臺灣;我們的汽車生產於日本、歐洲和美國,我們的衣服生產於印度和中國。此外,幾乎每個人都看好萊塢電影。
 
這裡有個非常有趣的概念:Facebook(線上社群網路服務網站),在全世界已有1.75 億的活躍用戶。假設Facebook 是個國家,那它將成為世界第六大國!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