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關羽心戰

關羽心戰

  • 作者:陳禹安
  • 出版日期:2015/04/20
內容連載 頁數 1/4
兵敗降漢

1. 潛規則重於生命


“關羽是不可能投降的!”說話的是郭嘉,字奉孝,曹操帳下首屈一指的謀士。

郭嘉說這句話的時候,曹操剛剛把劉備打得落荒而逃,不知去向。關羽因為保護劉備的家小被曹操大軍團團圍住。曹操素來愛惜人才,不忍心關羽就此戰死,想派人勸降,收歸己用。

郭嘉作出這個判斷的理由是,關羽是個忠義之士,所以不會投降。

可為甚麼忠義之士就不會投降呢?難道隨便給人貼上個“忠義”或“奸詐”的標籤,就可以讓這個人按此行事,從無逾越?!顯然,事情沒有這麼簡單。

真正的原因應該用“承諾—一致”原理來分析。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以各種方式許下承諾後,總是想保持言行一致的,其行為就自然而然會按照承諾去執行(除非有一種外在的巨大阻力阻止他這樣做),而行動又會進一步強化了原先的承諾。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強化。人之所以會這麼做,是出自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為,自相矛盾被普遍認為是一種不良的品性。如果一個人的信仰、言辭、行為前後不一致,這個人就會被看作優柔寡斷、頭腦混亂、兩面三刀。在社會共識中,這樣的人顯然是不被認同的。一個不被社會認同的人,勢必會被社會唾棄。一旦被整個社會唾棄,人的生存就沒法保障,更不用談甚麼發展了。

承諾對承諾者的束縛強度與承諾的公開程度是正相關的。承諾越公開化,知道的人越多,其束縛力就越強,承諾者就會越難擺脫承諾的約束。

十幾年前,關羽有過一次承諾。這次承諾在三國中非常有名,可以說是盡人皆知。和關羽一起參與承諾的還有另外兩個人,一個叫劉備,一個叫張飛。這三個人風雲際會,一見如故,想一起建功立業,就在張飛家的桃園中,準備了烏牛白馬,一應祭禮用品,焚香對天盟誓說:“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承諾給關羽界定了他這一生中最主要的社會角色—做一個忠義之士。“忠”“義”這兩個字就像兩條大繩拴住了關羽。縱觀關羽這一生行事,非忠即義,斷然不會偏離這兩個字。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