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開放台灣

開放台灣

  • 作者:高希均
  • 出版日期:2015/05/25
內容連載 頁數 1/5
前言

唯有「開放」,台灣才能走向「文明」


(一)可愛的景象與可慮的「若有所失」

與當前世界每人所得排名前三十名相比,台灣完全沒有自卑的理由。根據英國《經濟學人》預估2015年每人GNP的國際評比,經過價格指數(PPP)調整,台灣為44,000美元,超過法國的40,380美元,英國的39,460美元,日本的39,060美元,及韓國的36,250美元。

當外國友人訪問台灣時,他們也會驚喜地在這個島上看到這些景象:

(1)     這是華人世界中最自由民主的社會,並且夾雜了「亂」中有「序」以及「鬧」中有「趣」的多元。

(2)     這是一個方便、安全、價格便宜的旅遊之地。高鐵、捷運、公車、計程車應有盡有。全島既有山,又有海,時時見到藍天白雲,真是美麗之島;空氣還乾淨,英語也還普及。

(3)     都市與鄉區的人民,共同擁有友善與熱情,使你賓至如歸。

(4)     四處可以看到現代、傳統、本土的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及多元建築。目前在台的外籍配偶,已近四十七萬人。

(5)    台灣又是一個科技與人文的匯聚之所,科技產品暢銷全球,文化產品散布全島;大學在各縣市林立,小吃散佈大街小巷。

可是另一方面,台灣當前最大的困境居然也是來自民主選舉及人民的冷漠。為了贏得政權,就鼓動民粹。在祇問立場,不問是非的民粹風浪中,政黨之間已變成「惡鬥」,媒體已變成「惡報」;

冷漠的大眾把焦點縮到身邊的小確幸:明哲保身。二十多年的民主洗禮,竟然出現了當前的「若有所失」的低迷現象:政府失能、國會失職、媒體失信、經濟失調、企業失責、世代失落…。從一九八○年代虎虎生氣的四小龍,變成了自我催眠中「溫水的青蛙」,真是情何以堪?

我們該怎麼辦?試從兩個場景說起。

(二)兩個場景:1965和1997

二十世紀下半葉,改變世界政經版圖的兩個觀念,就是「開放社會」與「競爭力」。

齊邦媛教授半世紀前,在台中口譯出「Open Society」這個名詞。這是經濟學大師海耶克教授在演講中送給台灣聽眾一個石破天驚的新思路,其影響歷久彌新。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