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4
摘錄1 - 城市印象 Image
 
嬉皮文化,愛與和平的流浪靈魂
 
反戰、愛與和平、迷幻藥……嬉皮是美國 1960 年代傳統社會氛圍下的反動,塑造出外表及生活態度上的鮮明標籤,游走主流與次文化的邊緣。嬉皮一詞由《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Chronicle)專欄作家赫伯‧凱恩(Herb Caen)撰寫後漸為普及。
 
1950 年代興起的「垮世代」發展出「敲打一族」及不畏世俗的「嬉皮士」族人。與嬉皮士抵抗主流價值觀一脈相承的嬉皮,在詩人艾倫‧金斯堡於舊金山金門公園帶領的「人性存在」集會,以及1967 年 10 萬人湧入海特‧艾許伯里(Haight-Ashbury)區集結反越戰、對抗資本主義的「愛之夏」(Summer of Love)運動下,確立了一種流浪、無拘束的嬉皮靈魂象徵。
 
花是嬉皮文化中最具愛與和平象徵的物件,他們將迷幻扭曲的圖騰應用於彩繪車輛、衣裝上,著重健康飲食、探索東方宗教的神祕意義……全美不甘於生活在墨守成規體制下的年輕人來到舊金山,以藝術發聲,摒棄物質生活,期待建立以共享為基礎的公社。
 
1960 年代滿懷理想主義的花之子(Flower Child),在媒體渲染下紛紛湧入舊金山及紐約格林威治村,並在「烏茲塔克音樂節」(Woodstock Music Festival)達到鼎盛。然而年輕人總會成長,回歸體制、家庭,而 1970 年代年輕人宣洩的出口也投向較為激進的龐克(Punk)運動。如今舊金山海特街(Haight Street)上的嬉皮文化早已灰飛煙滅,徒留紀念品店的手染 T 恤,以及前仆後繼到此試圖嗅出美好年代氣味的人們。
 
摘錄2 -美食Gourmet
 
加州風料理,新鮮在地的混搭風味
 
新鮮、在地、手作、有機,造就「加州料理」(California cuisine)被譽為精緻美食典範。這股烹飪潮流在柏克萊(Berkeley)掀起,而愛麗絲‧華特斯的「帕妮絲之家」(Chez Panisse)、沃爾夫岡‧帕克(Wolfgang Puck)的「纏」(Spago)等餐廳都是代表,使用最新鮮、當地的食材,菜單隨著當季食材調整,烹煮出簡單、融合多國文化的混搭料理(Fusion),也因此,理念一致的「新美國菜」(New American cuisine)在加州的發展最為成熟。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