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空間/文本/政治

空間/文本/政治

  • 作者:范銘如
  • 出版日期:2015/07/08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女性為什麼不寫鄉土

本文將是一盆冷水,潑向為女性書寫暨研究的成就興高采烈、甚至認為不需要再為此費心的同行們。很抱歉。題目並無誤寫,女作家確實不喜歡寫鄉土題材的小說,儘管女性常常跟土地、自然這些傳統隱喻連結。此處所謂的鄉土泛指一般概念的鄉下,如小城、鄉鎮、農村、漁村、聚落或部落等等。這當然不是說沒有個別的女作家從事鄉土類型的創作。耳熟能詳的代表範例至少包括蕭麗紅、陳淑瑤、凌煙、蔡素芬、李昂、施叔青、鍾文音、陳雪等等,我的同事們甚至我自己都做過部分作家的相關研究。但我們若逐一檢視就不難注意到,即使是上述作家,除了蕭麗紅與陳淑瑤,以都會文化為書寫背景的比例都遠遠超過鄉村。放大到台灣文學史的脈絡來看,這個現象格外觸目驚心。十幾年前當我開始爬梳台灣女性小說的發展源流時,我嘗試以一般台灣文學史的分期為經,平行地對比出同時期女性小說的特徵,她們與男性主流文學的類同與差異,以此來建構出台灣女性「自己的文學」。在研究的過程中,我注意到女作家人數有些不尋常的起伏。在以新近遷移來台的外省女性為主、偏向寫實形式的一九四○、五○年代,作家數高達百人以上,進展到現代主義興盛的一九六○年代時,新進文壇的(外省加本省籍)女性寫手卻銳減至十人以內;當時我認為肇因於台灣女作家對現代主義美學的隔閡陌生,部分也是因為戰後本地女性教育人口還未全面成長,文學養成的時間還不夠久,創作人數大幅下滑倒也合理。到了又是寫實主義形式抬頭但以鄉土素材為內容的一九七○年代,真正以鄉土題材成功進軍文壇的大概只有兩人,而且創作數量不多,以至於我無法專立一章女性鄉土小說去對照台灣文學史裡一九七○年代的鄉土文學。雖則有些納悶,我卻不疑有它。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