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7
【內容摘錄 1】

摘自「小說」


閱讀的故事是一則事後被回想起來的故事。我們閱讀時,心思沉浸其中。在那個當下,我們愈是專心、愈是入迷,就愈難讓頭腦理性分析的那一部分影響我們正在投入的體驗。因此,我們討論閱讀的感受時,其實是在談「曾經閱讀的記憶」。*而這份閱讀的記憶是不實的記憶。

***

如果我請你「描述安娜‧卡列尼娜」,你可能會說她很漂亮。如果你是個細心的讀者,你可能提到她「有著濃密的睫毛」,講到她的身材,甚至告訴我,她嘴唇上方有著一抹毛茸茸的小鬍子(是真的,她有汗毛)。文化評論家阿諾德(Mathew Arnold)則提到「安娜的粉肩、濃密的秀髮、半闔的雙眼⋯⋯」然而安娜究竟長什麼樣子?你可能覺得自己很熟悉一個角色(人們覺得某個角色描寫得很出色時,常會說:「彷彿我認識她一樣。」),但這不代表你實際想像出一個人。你的腦海裡沒有一個固定人像──沒有一張完整無缺的臉。

***

我請大家選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然後描述書中關鍵人物的外貌。通常他們告訴我的答案,會是這個主角如何在空間中移動(小說裡發生的事,大多是一連串的動作)。某位讀者選了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的小說《癡人狂喧》(The Sound and the Fury),他描述書中的班傑‧康普森(Benjy Compson):「步履蹣跚,手腳不協調⋯⋯」但他究竟長什麼樣子?文學人物的臉模糊不清。他們的五官只會被略微提及,而且就算提到,也幾乎不重要──應該說,五官只有在定義角色代表的「意義」時才重要。描述角色是一種限定範圍的作法,五官幫助界定角色──然而這樣的五官,無法幫我們實實在在想像出一個人。*

***

雖然我們以為自己看得到文學人物,但他們其實比較像是一套決定了某個特定結果的原則。一個角色的外貌特質或許只是點綴,但其五官可能暗示了他們代表的意義。(英文中的「知道」〔譯註:see,也有『看到』的意思〕和「理解」〔understanding〕有什麼不同?)

(如果你喜歡一本書,必須極度小心謹慎地思考,再決定是否要看改編的電影版,因為電影的選角很可能變成你心中的那個角色。這是非常非常危險的一件事。)
7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