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建築視野

建築視野

內容連載 頁數 1/2
承繼的難題──坑背和蓮塘
 
長期以來,對於增城地方民居方面的記述與研究並不多。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增城地區不少古聚落尚未進入學界的視野便被時代潮流所超越或是淹沒,但是,仍然有一些現存聚落,還在靜守著自己的一縷淳樸,儘管那裡的許多民居空置、建築殘敗,但是整體的格局多數保存完好,並且環境氛圍依舊祥和。
 
廣州增城市中新鎮的坑背村以及蓮塘村,始建於明代末年,重修於清代,聚落的空間布局和民居建築具有粵中地區廣府民居同客家聚落交彙混合而成的形態特徵,屬於市屬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聚落的自然環境和風土呈現一派原生的農耕景致,但見:山林綠野環抱、沃土田園廣袤,清溪婉轉、碧水依依。
 
全村占地近萬平方米,另有水塘面積約九畝。村落的主朝向為東北方,村道由北延展而來。聚落的前部開有半月形的大水塘,在水塘與建築群之間辟出長條形的禾坪(曬穀場)及一道磚砌胸牆。在村落的前部,沿東西向依次排列村樓、街前路、祠堂、書房和村屋等,頗具氣度。聚落由北至南依藉後山升起的地形,縱橫巷道的排布呈前低後高之勢,最後方建有碉樓。
 
民居分十列五排形成方格型空間網絡,這種排列方式恰是粵中地區傳統聚落的梳式布局。在建築群的最前面建有數座宗祠,建築體量大於普通民居,位居正中間的是「式谷毛氏」大祠堂,與旁側的其他規模稍小的支祠共同構成了村落全體建築群的空間核心。其中式谷毛氏祠的建築規格最高,祠宇深三進,面寬十一米,通深約三十餘米,鑊耳雙坡硬山頂,建築型制嚴謹、形象淳厚,是為粵中地區宗祠建築的典型代表。
 
在村落的左側有一「別有開」花園,與書房等小建築群組合於一處,其內書房、花園分前後布置,面積各半寬度一致。前部書房的兩側帶有廂房及圍廊,形成小型四合院落,而由書房後部可通達後部的「別有開」花園。花園的面積約與書房相近,園內原有山石、水池和園林小品等景觀。環繞其外的圍牆上開小門,可通達村落前部的禾坪。只是,經過百年風雨的摧折,昔日的園景已是衰敗多時,沿延九代的傳統文脈幾近零落。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