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內容連載 頁數 1/2
52.鑑吉凶與防細微
 
不鏡於水,而鏡於人,則吉凶可鑑也;
不蹶於山,而蹶於垤,則細微宜防也。
 
【述論】
 
一代明君唐太宗,在名相魏徵死後,曾歎息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魏徵已去,吾失一鏡矣!」事實也的確如此。唐太宗開明聰睿,從善如流;魏徵則剛正不阿,敢於直言規諫,可謂是高山流水,相得益彰。但自魏徵一去,再無魏徵,一鏡之失,怎不令唐太宗痛惜!?
 
每個人的閱歷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躬行,也不可能對每一件事皆能洞察入微,明瞭於心。
 
這就在客觀上要求我們要「以人為鏡」,以他人的言行得失,經驗教訓來審視自己,衡量自己,「見賢思齊」,「吾日三省吾身」。術業有專長,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即使在某一方面不如自己者,卻可能在其他方面有勝己之處。
 
特別是在分工愈來愈細、術業日趨專攻的今天,要想準確地判別是非,裁定事物的取捨,把握事物的趨向,就必須善於利用「人鏡」。時常檢點自己,把他人的清言懿行,成功經驗,失敗教訓等作為有益的借鑑,從而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相對高精度的論斷吉凶,避凶趨吉,遠禍就利,從而少走彎路,走捷徑實現人生的價值。
 
物有三六九等,人有三教九流。「不鏡於水,而鏡於人」,是因為水無常形、因勢而流,不能客觀的映照人的優劣得失。而人也有忠奸之分、君子小人之別,因而,選擇「人鏡」的同時,還應作細心分辨。
 
《戰國策‧齊策》裡有一則「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說的是,鄒忌本來沒來城北的徐公美貌,但是,「吾之妻私我,吾之妾畏我,吾之客有求於我」,所以大家都說鄒忌比徐公長得漂亮。
 
這就告誡人們,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作為「人鏡」的。真正的「人鏡」應該像魏徵那樣,剛而無欲,豁達中正,心底無私,肝膽相照。否則,己所不察,人而媚私,就達不到「吉凶可鑑」的目的了。
 
雖然明鏡可以照形,人鏡可以避凶,但要長立不敗,還必須加強自身明察判斷、謹小慎微的鍛造。譬如爬山,人們往往安寧於險峻,而出禍於平地,就是因於細微處疏忽大意所致。古人說「秋毫不小其小」,愈是細小的東西愈不能輕視;「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星火可以燎原,小錯可以釀成大禍。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