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文革」牢獄之拍案驚奇錄

「文革」牢獄之拍案驚奇錄

  • 作者:項德寶
  • 出版日期:2015/12/25
內容連載 頁數 1/2
提籃橋之「萬寶全書」
 
「江湖」中稱坐牢監吃官司為:「進宮」、「入廟」、「上梁山」、「敲合(音GE)子」;公安幹警的花名:「條令」、「條子」、「阿條」;東窗事發或生擒活捉叫「豁散」「豁邊」;偷皮夾子切口謂「開怪」、「吊怪」等等,百花齊放眾說紛紜。據曰「宮」同公安局的「公」諧音;「廟」,因進看守所和入監獄者,與和尚修行相仿,在監房裏天天從清早眼睛張開,到夜晚倒下睡覺之前,要盤膝「打坐」十幾個鐘頭,判了刑個個都要落髮剃光頭,更似出家人;「梁山」的含意人所共知;牢中三餐都放在「合子」內,進餐時筷子碰撞「合子」發出敲打響聲,因而得名。誠然,此乃文革期間的「黑話」,長江後浪推前浪,時代發展新人輩出,每個時期又會有新的詞匯「切口」更迭、創造,繼往開來發揚光大。
 
在萬家墨面人妖顛倒的十年「文革」中,我有幸身陷囹圄六年八個月之久,我兩次「進宮」,一次「入廟」,曾置身名聞遐邇的遠東第一大監獄—上海提籃橋監獄。更幸運地與社會上不少難得一見的三百六十行中能人奇士為伍,特別是有緣識荊在英國佬、小日本、國民黨、共產黨,「四個不同的朝代」蹲過提籃橋,名聞遐邇的「四朝元老」同監房,使我能耳濡目染涉獵樊籠生活的「萬寶全書」并深受教誨,增添了許多我在中國政法大學中,聞所未聞鮮為人曉的奇聞軼事,十年浩劫共產黨「文化大革命」時期地獄最底層中駭人聽聞的知識。一九七六年五月刑滿釋放後頭戴反革命帽子,發落到上海勞動電焊機廠,由勞改局主管的勞動教養工廠「就業」,繼續被監督勞動兩年多,每兩周才能回家一天。所謂「自由」,只是活動的牢房,比監獄大些而已。
 
人說提籃橋
 
提籃橋監獄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即租界政府),始建於清朝光緒二十七年(公元一九○一年),系英國駐新加坡工程處設計,光緒二十九年(一九○三年)啟用,佔地33285平方米,當時建築面積七萬多平方米,四千多間囚室,大於印度孟買監獄和日本的巢鴨監獄,號稱遠東第一大監獄。
21 2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