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_加碼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書店興起
 
19世紀晚期,要買書有許多管道。傳統書店只是其中之一;其他商店則賣書兼賣食品雜貨、五金或服飾用品。在新英格蘭,雜貨店一般會有幾本《詩篇》選本和祈禱書出售。西班牙文讀者可以在街頭書報攤買到分冊出售的最新小說,還有像米蘭街頭稱為banchi的攤販銷售版畫、日曆、曆書與宗教小冊子給行人。流動小販在攜帶的一簍簍各色物品中也會放入幾本書。儘管如此,愈來愈多專門賣書的書店在小鎮與郊區出現,推廣了閱讀習慣,也將大眾整合為一個主流的大都會文化體。
 
賣書仍是受管制的行業。1848年以前,奧地利首相克萊門斯‧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試圖在德國與奧地利帝國施行審查制度,在此制度下,出版與販賣未經核准的文學作品都有招致罰鍰與入獄的風險。在法國,在拿破崙於1810年創立的制度下,想成為書籍銷售商的人必須申請執照(稱為brevet),提供四名由當地市長認證、可證實他品行端正的保證人,以及四份他具有執行這份工作所需專業能力的證言。如果申請通過,這名新的銷售商還必須宣誓效忠政府。政府必須知道新的書店不會成為散播顛覆性出版品的中心,也有足夠的資本能夠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執照制度一直到1870年才放寬。
 
在西方,書店密度穩定成長。以德國為例,1895年時,每1萬居民有一間零售書店,到了1910年,已經成為每8743名居民有一間書店。不意外的,最大城市的人均書店比鄉村和偏遠地區的多:1913年,每3700名柏林人就有一間書店,而萊比錫在1910年的人均書店更驚人,每1700人就有一間書店。書店數量的增加對於建立全國性的文學文化不可或缺。史上第一次,所有的老百姓都可以買到同樣的流行書籍,從廣為人知的教義問答到《三劍客》(The Three Musketeers)這樣的小說皆然。
 
同樣在19世紀,鐵路書報攤將書本與報紙帶給了新的而且為數更多的消費者。W‧H‧史密斯(W. H. Smith,1825-91)於1848年在倫敦的尤斯敦車站(Euston Station)成立了第一個火車站書報攤。路易‧阿歇特(Louis Hachette)在1852年以鐵路圖書館(Bibliothèques des Chemins de Fer)跟進,並在法國政府同意下獨占火車站的書籍販售生意。今天,阿歇特仍擁有法國火車站的連鎖書報攤「赫雷」(Relais)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