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

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

內容連載 頁數 1/1
節錄自〈第二章 衣冠〉
 
紅頭嶼的衣服有三種。一叫麻衣tariri;一叫粗衣chidasam,一叫椰子衣agush-no-nyui。
 
(一)麻衣(《人類學寫真帖紅頭嶼部》第十四,B,2)材料為苧麻Boehmeria nivea(L.),用專有的機具編織而成。以我所收集的物件為準,長從肩膀到下部45釐米,寬47釐米,從前後看起來成四角形。織入染成黑色的纖維或木棉線做為裝飾。織入黑色纖維的部分叫matui。他們所用的黑色原料,是用燒過的木炭在石頭上磨後將其塗於纖維上製作而成。
 
他們稱木棉線為manila線(ituru-no-manila)或babagun。把木棉線稱為manila線,應該是因為認為其原料來自Manila。
 
麻衣原來是將兩塊寬45釐米,長94釐米的布料各從中間對折,前面敞開,只有後面縫合,衣領邊緣另用線縫合加固。
 
這種麻衣在當地不像粗衣那樣經常穿著,似有很自然的將其做為禮服的傾向。這種衣服男女雖無區別的穿著,但似主要為男子所用。
 
苧麻的土名叫pariparigan。據de Candolle [譯者注:Augustin Pyrame de Candolle ]《植物栽培起源》(Origin of Cultivated Plants),頁147介紹:Franchet及Savatier二氏認為日本也有;(Fruiticets et Sepibus) Blanco認為菲律賓群島也有。我迄今不知爪哇、Sumatsra等馬來諸島存在野生的苧麻,但據Rumphius介紹當地做為栽培植物確有存在。此外,Roxburgh認為Sumatsra的土人說有苧麻,但Miquel不相信。
 
紅頭嶼雖沒有野生的苧麻,但土人在家屋附近栽培,用竹籬環繞起來,取其纖維做衣服的原料。
 
與紅頭嶼的麻衣類似的是臺灣生蕃的衣服。其原料為苧麻,其製作方法也相同。稍異之處僅是衣身略長和織入紅色紋樣而已。黥面蕃在衣服的下部裝飾上be-ki-做成的紅線;高山蕃即布農蕃的衣服腰部不織入紋樣,而在布的邊緣織入紋樣。黥面蕃有流行穿半體衣的。布農蕃婦女穿的也是半體衣。紅頭嶼的麻衣完全類似於上述臺灣生蕃的衣服,在製作方法上和在蕃衣的腰部織紋樣上完全相同。
 
11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