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3
前言——綽號「孫大砲」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孫文永眠於北京。自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出生算起,享年六十歲。換算成中華民國國曆,此時正是民國十四年,也就是孫文終於如願以償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國,並成為首任臨時大總統後的第十四年。死後第二天,《大阪朝日新聞》刊登了以下報導,評論內容相當有趣:

在日本,孫文擁有犬養毅、頭山滿等知己,對日本懷有強烈的憧憬,亡命日本時期更自稱為中山,直到最近才改號為孫中山。雖然自詡革命家,其思想卻帶有極度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而為了拯救陷入列強殖民地狀態的支那,孫文總是不斷地宣揚其思想。據說,孫文之所以能成為一號人物,靠的就是他那超乎常人的吹牛技巧。在支那,不論是政治家、書生、勞工,還是女人、小孩,眾人並不稱他為「孫文」或是「孫逸仙」,而是「孫大砲」,這個綽號才是他響徹全中國的大名。孫文得以當上首任大總統,可以說完完全全就是靠此「大砲」之功勞,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跌倒再爬起來,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為偉大的英雄(〈孫文逝去——他的偉大唇舌之力〉,《大阪朝日新聞》,大正十四年三月十三日)。

雖然至今仍無定論,但另有一說指稱「孫大砲」這個名稱,是袁世凱在聽完孫文的大鐵路網構想後,瞠目結舌之餘所取的綽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此綽號確實是廣為流傳。此外,當時主導揭櫫思想革命、解放人類的「新文化運動」,並認為應該把中華民國建造為真正強調西歐啟蒙思想、民主主義的「人民之國」的陳獨秀,也總是以批判的角度評價孫文,例如他曾於一九一九年評論道:

人們都說,孫中山總是滿口理想、盡說大話,因此為他取了「孫大砲」這樣的綽號(《隨感錄.威大砲》)。

「孫大砲」這個綽號,翻譯成日文指的就是「孫之狂妄大話」或是「吹牛孫」,也有人寫成「孫大泡」,「大泡」在廣東話中意為「鬼話連篇」(言語空泛沒有內容),意思也都大同小異。

曾為廣東一介醫師的孫文,有一天忽然發下豪語,揚言「推翻滿清」,這次倒不僅止於吹牛,而是實際身體力行,引導了辛亥革命,建立人稱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中華民國,更就任成為首任臨時大總統。這一連串的功績,可不單單只是「吹牛」,而是確實地實現了他當初許下的目標。既然如此,那麼孫文為什麼還是被稱為「愛吹牛」的「孫大砲」呢?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