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3
打破迷思:把特殊兒送去幼兒園就會變好?

很多家長在聽到醫師或親友建議將孩子送去幼兒園時,都會躍躍欲試,但又不免憂心忡忡。我就經常在開學季前遇到家長帶著他們的寶貝來問我:「袁博士,醫師說把小孩送去幼兒園,有同年齡孩子的刺激,他自然而然就會進步了!這是真的嗎?」我能了解爸媽的心情,期待孩子能跟一般孩子在一起學習、互動,這是所有特殊兒家長的共同的目標。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案例都像醫師說的,送到幼兒園就自己會變好!從我多年輔導孩子的經驗,和實際進入幼兒園的觀察,有些真相我必須要告訴家長:

◆迷思1:孩子去上學就能模仿同齡孩子的行為。

如果你希望孩子上一般學校的理由是期待他能向其他小朋友學習,就必須先檢視孩子「模仿」及「觀察性學習」的能力。美國針對融合教育進行了許多研究,都發現當孩子能透過觀察他人,進而從中學習,在融合的環境裡才能真正吸收多元的刺激,融合才會成功、有意義。但是也有研究特別提到,這種能力在許多的特殊兒身上需要透過特定的訓練方式才能讓他們學會,並不會自然地發展出來。觀察性學習不只是模仿能力,它是孩子在觀察老師與其他小朋友互動後,不是在當下模仿, 而是在當下吸收、消化,之後也能記得,並且在其他情境能展現出他先前學到的內容,這類學習的範圍包括了學業還有社交技巧。

從以上的觀點來看,也許家長應該先問問自己孩子是否有足夠的先備條件。例如:孩子會觀察或注意別人嗎?他能不能專注在別人身上持續一段時間?(比如同學在進行一個活動或說話的時候,孩子能不能看著同學幾分鐘,注意他的動作或表情。)孩子有模仿能力嗎?他能看著同學正在做的動作或遊戲並一起模仿嗎?如果孩子缺乏這些能力和該有的持續度,那麼他在幼兒園的環境中,學習上一定會遇到困難。
31 2 3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