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1/9
引言
 
在「中國崛起」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今天,一個日益受到關注的問題是,在同西方發生碰撞以後,中國近代以來經過的國家和社會轉型,無論是以革命的、還是以改革的、或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究竟給中國的觀念、行為乃至存在帶來了甚麽樣的變化。簡言之,今天的中國從何而來,如何而來?這樣宏大的問題不是個別學者的探討所能解決的。本書各章有所涉及的只是這個問題的一個十分具象的側面,即中國近現代疆域和民族構成形成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國內政黨鬥爭、民族關係、外交折衝,以及社會變動等極其豐富的內容。
 
有一種相當流行的說法,對涉及領土、民族的問題,動輒以「自古以來」立論,似乎近代以來中國所經歷的大變局從未發生過。查二十四史,「自古......」的說法出現過一千多次。古人在議論天地精微、國是人非時,常用這種說法來標榜所謂亙古不變的至理。但是,在二十四史如此頻繁的使用中,沒有一次是用於論證某地某土的歸屬,因為古人知道,「自古帝王為治,廣狹大小,規模各不相同 」。1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是,中國歷代王朝國家的疆域,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是經常變更的。前後相連的朝代在疆域上自然會有某種繼承關係,但在這種關係中,中原地區的相對穩定和邊緣地帶的頻繁盈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中國歷史上,從未發生過「穿越」前朝,更久遠地繼承歷史疆域的情况。歷代開國之君,恐怕都是要在前朝的廢墟之上構建自己新的家天下。如果有幸能够皇祚長久,又碰上有為之君,開疆拓土,那也不過是中國王朝國家的疆域,又如季節湖般地漫延了一次而已。個中道理,只能求諸當時亞洲大陸上的地緣政治關係,而無法得自某種「自古以來」的法理依據。唯在辛亥革命前夜,革命黨人曾有過擯棄「滿清」疆域、規復漢代疆土的漢族民族主義設想。這是源自西方的近代國家疆域和民族國家觀念,同中國的所謂華夏正統怪異結合的一個特例。到頭來,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依然不得不在清朝的廢墟上,謀求對中國所謂「固有領土」的統治。當前在領土問題上「自古以來」的說法,貌似依據歷史,卻恰恰置歷史發展的兩個基本要素於不顧:時間和空間。泛談「自古以來」,既未表明對中國幾千年歷史上任何一個時間點的取向,也未表明對任何一個具體歷史疆域的取向。
9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