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1/4
【推理懸疑篇Ⅰ】懸案的表述觀察:視角與意識的複眼視象

《羊毛記》(Wool )三部曲與《異星記》(Half Way Home)的作者休豪伊(Hugh Howey),曾述說自己對閱讀的熱愛,乃源自於閱讀過程裡的冒險感。而文字裡帶領讀者航向未知旅程的驚喜與冒險,我想便是吸引讀者目不轉睛的原因。以下針對書市觀察到,具備這種「解謎樂趣」、「驚喜」與「冒險感」的小說文本來討論,而不僅限定於特定的推理類別上。

一、關於一樁懸案的各自表述與觀察

此一技法於推理小說中甚為常見,代表作如湊佳苗《告白》等個人「告白」式的劇情推演、宮部美幸系列慣用多人視角與切身發生事件來推進「案情」進度,而融貫有前二者手法的秋吉理香子,於《暗黑女子》更以「文學沙龍闇鍋會」方式,營造有米澤穗信《虛幻羊群的宴會》不寒而慄的狠辣回馬槍結尾。

即便是近期榮獲曼布克獎、以繁複多變與精巧敘事結構而知名的伊蓮諾.卡頓(Eleanor Catton)《發光體》(The Luminaries),亦是立基於此法。不過迥異於前面「各自表述」中每人篇幅等長寫法,伊蓮諾.卡頓獨出心裁地將十二位人物的「偵探」視角,配合星體運行來調節章節篇幅,並以黃道十二宮星盤來詮釋人物性格的多變性,進行故事敘說與推翻,使得讀者有種由朔到望、陰晴圓缺的迴旋反覆感,而從各流行娛樂元素中(哥德、降靈會與鴉片等)一窺十九世紀淘金熱下的錯綜移民風貌。

另外,高登.達奎斯(Gordon Dahlquist)《食夢者的玻璃書》(The Glass Books of the Dream Eaters)與村上春樹《1Q84》,則以多重主角個人長篇幅視野的關注(主要有三位:繆小姐、史文生與小張主教 / 青豆、天吾與牛河),而使發生事件能有多面觀察、綜合樂趣及各章呼應之效,且閱讀中視角的更迭不僅使讀者懷抱對暫時下場人物的懸念,亦增加了對新登場主角的新鮮感,讀來頗為有趣。這種多重視角的敘述在歷史奇幻上則以喬治.馬丁(George R. R. Martin)《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最富盛名,不過這便不僅是一樁懸案的推理而是龐大的歷史權鬥了。
41 2 3 4 下一頁 跳到